】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紙壽千年,光華再現——開化紙的重生
http://www.crntt.hk   2025-09-12 16:17:21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悠悠仲夏,錢江之源。在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的開化紙研究中心新廠房裡,一套自主設計的半機械化造紙設備正在試運行。金屬滾軸的規律聲響與傳統紙槽的清冽水聲相和,宛如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

  手工匠人黃宏健立於生產線旁,伸手輕輕撫過新出紙頁——溫潤如玉、韌如薄綢,這正是失傳百年的開化紙。

  開化紙始於唐宋、盛於明清,薄如蟬翼卻堅韌挺括,曾一度作為貢品,是宮廷書籍和典籍文獻用紙。然而自清末起,隨著近代戰亂頻仍、原料匱乏及機制紙的衝擊,手工造紙日漸式微,開化貢紙製作技藝幾近失傳。

  近些年來,經過開化縣手工匠人和專業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古老技藝在科技的助力下破繭新生,“紙壽千年”的光華再次照亮了中華文明傳承之路。

   千年傳奇

  “蔓衍空山與葛鄰,相逢蔡仲發精神。金溪一夜搗成雪,玉版新添席上珍。”

  清代詩人姚夔所描寫的開化紙,何以稱得“席上珍”?普通紙張一般衹有20年的壽命,而國內研究表明,開化紙至少可保存千年。這是開化紙備受推崇的重要原因。加之質地潔白堅韌、簾紋隱而不顯等特徵,開化紙風靡一時。

  開化紙的生產使用,散見於文獻和史料中。

  《明一統志》明確記載,“藤紙,開化出”;明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錄了開化紙抄造的全過程,同時記錄了洪武至成化年間內府使用榜紙的狀況。清朝年間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初刻本、《四庫全書》(北四閣)等名貴典籍,均被認為是開化紙的刻寫本。此外,在許多精美殿版古籍的介紹資料中,常能看到“開化紙精印”這樣的描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