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典黃梅戲《羅帕記》《女駙馬》亮相香港
http://www.crntt.hk   2025-09-12 12:33:22
韓再芬發現,香港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內地劇目,香港觀眾也接觸到了更多元的戲曲作品。(圖片來源:文匯網)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據文匯網報導,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二度梅”獲得者、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日前攜安慶專區黃梅戲劇團(安徽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前身)眾多藝術家,來到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演出經典黃梅戲劇目《羅帕記》《女駙馬》,進一步促進安徽與香港的文化交流融合。韓再芬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場表演都由青年演員擔綱主演,演《羅帕記》時她一直在台下觀看,對年輕人的進步感到非常欣慰,香港觀眾的反響也很好。

  韓再芬指出,黃梅戲近年來的傳承氛圍比早年改善許多。“戲曲藝術通常都是有了一代人,就忽略了培養下一代,但戲曲藝術的傳承是延綿不斷的。很多時候不是哪一代人能夠完成的,所以不能等到我們老了,再去培養年輕人,這時就已經斷層了。”

  黃梅戲香江再續前緣

  2005年,韓再芬出任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院長。2010年,意識到行業傳承緊迫性的她開始培養大批青年演員,這次的許多演員就是從那時成長起來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一個慢功夫……要慢慢等待他們成長,才有可能出現百花園。”韓再芬指出,這次來港的青年演員在藝術表演方面的技能已經很成熟,因此觀眾不會認為他們太過年輕。

  去年12月,韓再芬也曾攜院團來港演出,這次她發現,香港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內地劇目,香港民眾接觸到了更多的作品,在看戲時所表達的語言也愈發豐富起來。“說明文化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她相信,黃梅戲能從很大程度上引起香港觀眾的共鳴,因為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就拍攝過逾30部黃梅調電影。“所以香港對黃梅戲並不陌生。”在2017年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韓再芬曾攜院團來到香港藝術中心呈現《徽州女人》《女駙馬》和《折子戲》,那段體驗令她印象深刻。她希望增加來港演出的頻率,喚醒香港民眾與黃梅戲有關的兒時記憶,同時帶動年輕人產生共鳴。

  現時黃梅戲的劇本多樣,傳統、現代、當代風格都有。如何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把握好“創新”的尺度?她點明,各行各業都在當前時代大變革的情境下實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守正創新。“那麼如何把握這個度呢?就完全要靠我們藝術家的修為、對藝術的領悟、對藝術的堅守……這要靠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來呈現,才可能找到一種尺度非常合適的藝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