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紙壽千年,光華再現——開化紙的重生
http://www.crntt.hk   2025-09-12 16:17:21
 

  通過楊玉良院士,黃宏健結識了一批業界最權威的專家,他們不僅豐富了黃宏健的知識,開拓了他的眼界,還帶給他國際視野。在日本埼玉縣小川町細川和紙技藝館考察時,黃宏健在一個角落看到了陳列著的中國紙,“銘牌上就寫著‘中國紙’,一張皺巴巴、品相全無的紙頭,怎麼能代表中國紙?”

  黃宏健忍不住把帶在身邊的開化紙紙樣拿了出來,“日本人看到紙樣之後,態度馬上發生了變化”。黃宏健把那張紙樣留給了日本同行,並建議他們將展櫃裡的那張“中國紙”換下。

  “差距仍然存在。”黃宏健說,造紙術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其真正精髓在於一套涵蓋材料、製作、檢測與運用的系統化“術”。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傳統造紙項目被簡單歸類為“傳統製作技藝”,側重於手工工藝的傳承,卻忽視了前端材料管控、後端檢測驗證與市場反饋機制的建設。正如業內專家指出,日本和紙的領先並非僅憑手工細膩,更源於其對全環節品質的嚴格控制和對標準化、數據化的重視。

  國內多數紙坊仍聚焦於“製作端”,缺乏對前後端的品質把控,也沒有嚴謹的產品檢測標準,所以很難造出高品質的好紙與日本和紙抗衡。

  “日本和紙是世界非遺,但開化紙代表的是中國手工紙的頂峰。我們要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工藝遇上現代科技,能迸發多大能量。”黃宏健說。

  開化紙的探索,是中國傳統工藝現代化的一次重要實踐:從孤立的“技藝”走向系統的“術”,才是中國造紙重回世界巔峰的關鍵。復旦大學專家認為,仿生抄造設備研發是聯結傳統與未來的橋梁。希望通過科技賦能,讓手工紙具備工業化時代的品質穩定性,同時保留其人文溫度。

  隨著開化紙全鏈模式的逐步落地,中國傳統紙張有望打破“低端內卷、高端失語”的困境。2027年,對標日本和紙的檢測計劃,將成為檢驗中國造紙復興成果的關鍵一役。而更長遠的意義在於,開化紙所構建的“術”的框架,或可為陶瓷、織錦等其他傳統工藝的現代化提供範式參考。

  紙壽千年,而今光華再現。中國造紙古藝的新篇章正在徐徐書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