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6月28日,深圳供水改造工程全部建成並實現全線向香港供水。這是當日拍攝的東深供水工程廣東省東莞市瑭廈鎮金湖泵站。(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香港中環添馬公園,如茵的草坪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透明“水滴”,孩子們穿梭其間,開心玩耍。這是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及水務署舉辦的“舞動水滴展”,5月11日,一個28.8米高的巨型“水滴”首次展出。
“巨型‘水滴’,寓意著祖國母親對香港無微不至的關懷。”展覽現場,香港水務署供水策劃組青年工程師林俊毅說,“舞動水滴展”是為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特別創作。
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中,有一座名為“生命之源”的雕塑——
一位身穿曳地長裙的母親,正溫柔地為懷中嬰兒哺乳。那波浪般的絲帶和裙擺象徵著東江,她深情面向的方向,正是香港。
“這水和家鄉的一樣甜”
在青山叠翠的山嶺中穿行,滿目是濃淡相宜的綠色,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草木芬芳。這裡是江西安遠縣的三百山,東江水的水源地之一。
跟著66歲的護林員龔隆壽巡山,記者氣喘籲籲才能跟上他的步伐。巡山46年,從“小龔”到“老龔叔”,龔隆壽還是一身迷彩服、一雙解放鞋。46年來,他足足走了12萬多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3圈,解放鞋磨破了100多雙。
“護林也斷了一些人的財路,我被人打過、罵過,也被威脅過。”龔隆壽說,“但我從來沒怕過,因為我站在道理這一邊!”
巡山的日子里,餓了啃口饅頭,渴了捧一口山泉水喝。行走在草叢里,要拿根棍子“探路”。“馬蜂在草里做窩。”龔隆壽解釋道。他挽起褲腳,腳踝上有蛇咬後留下的傷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