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東深線上護水人:六十年堅守生命線
http://www.crntt.hk   2025-05-25 11:43:25
 
  “看下污水處理情況。”徐水林登上游船,打開輪機日志,裡面記錄著“清理船上污水1.8立方米,按規定抽排於指定污水收集船”。

  “我們掃地的土、擦設備的油抹布,都不敢掉進湖里,會丟進指定的垃圾桶,讓專人處理。”船長老傅說。

  為守護這一片碧波,作為廣東欠發達地區的河源市先後拒絕了500多個、總投資600多億元的工業項目,累計投入上百億元整治全市河流。

  “我組織成立了‘湖小青’志願服務隊,帶領年輕人開展巡湖淨灘、水資源保護宣講、親水護水實踐活動。”徐水林打開手機,點擊“船舶生活垃圾智慧海事監管”小程序,何人、何時投放何種垃圾,一目了然,“現在已實現生活污水零排放,船舶垃圾油污水全上岸”。

  巡邏路上,徐水林停下船,彎腰打起一桶水,準備煮茶喝。“萬綠湖水質穩定保持Ⅰ類標準,是符合飲用淨水水質標準、達到直飲要求的清潔水源。”

  如果在空中俯瞰,沿著東深供水工程順流而下,在臨近深圳水庫的位置,會看到一個個巨大的長方形水池。

  這是東深供水原水生物硝化處理工程——一個巨大的“淨水器”。穿行在6條長270米、寬25米的生物處理池之間,水池如同天空之鏡,倒映著藍天白雲。

  “工程日處理水量達400萬立方米。”粵海水務生物硝化站副站長符羅軍從水池中拎起一串彈性立體填料,“這上面有天然生物膜,可以吸附、分解、氧化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氨氮,氨氮轉化率達75%,溶解氧增加35%。”

  為解決水質可能受沿途污染的問題,2000年至2003年,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按照清污分流的設計理念,將供水系統由原來的天然河道、人工渠道輸水改為封閉專用管道輸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