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最大巡航能力達15千米、可沿線精準巡飛並拍攝;在地面,工程泵站應用“廠站智能巡檢系統”,通過設備智能化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東深供水工程沿線,5套巡檢機器人、7套水質自動監測站、10架無人機、近2000個視頻監測點“枕戈待旦”,可對沿線7.8萬餘個數據點進行“毫秒級掃描”監視,實時反饋工程全線各現場的設施設備運行實況,建立起覆蓋“天、空、地、水、工”的多模態、多維度感知體系。
後 記
乾旱水荒,曾是香港揮之不去的夢魘。1963年,中央決定建設東深供水工程。短短一年時間,上萬名建設者人工開挖、肩挑背扛,硬生生建成了6座攔河壩、8級抽水泵站、17座大型閘門,將東江水從海拔2米提升至46米,翻越了6座山嶺,注入深圳水庫,再經管道輸送到香港。
1965年3月1日,清澈的東江水奔湧入港,從此終結了香港缺水的歷史。
飲水思源、感恩祖國的暖流,在香江湧動。
今年2月,來自7所中學的近百名香港學生來到廣東,開展東深供水工程探索之旅。“工程建設者們‘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的口號讓我印象深刻,這是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的象徵。”香港高主教書院學生樊宇清說。
“我把‘共飲一江水,血脈永相連’寫在了畫上,香港永遠都同國家血脈相連。”香港水務署舉行的填色及繪畫比賽上,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學生朱凌萱用稚嫩的聲音說。
“感動!安心!東江水源源不斷供應,潤澤香港60年,令香港幾代人無後顧之憂。希望大家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像我一樣心存感激。”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持人陳貝兒說。4月起,她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尋源之路》開始在香港熱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