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的意義是什麼?“我從小就知道,這裡的水,要流到香港去的。”龔隆壽驕傲地說。他一直有一個心願,能有一天去香港看看,嘗嘗那裡的水甜不甜。
2024年,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了。受邀去香港參加活動,一到酒店,他先擰開水龍頭接水,喝了一大口,咧開嘴笑了:“這水和家鄉的一樣甜!”
尋烏縣,地處我國南方的“稀土王國”,也是東江水的源頭區。
漫步在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柯樹塘,處處皆景。14.5公里的自行車道蜿蜒於青翠的油茶林間,遠處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泛起粼粼波光。
誰能想到,這裡曾是一片廢棄的礦山。曾幾何時,裸露的白色礦坑、光禿禿的山石讓青山長了“瘡疤”。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同治,尋烏縣探索形成了綜合治理模式。
日子有了奔頭,早年搬走的村民謝青山帶頭回村,承包起50畝荒地,在上面種起油茶。
“今年的油茶長勢好,掛果也挺多。”謝青山帶記者參觀他的油茶林。昔日的廢棄礦山早已披上綠裝,青山環抱中,鬱鬱葱葱的油茶林一眼望不到邊。蒙蒙細雨飄落,拇指肚大小的油茶果青綠色,油亮亮的。
巨大的變化,常讓謝青山感慨。“生態復綠,家鄉面貌煥然一新!”謝青山喜歡在朋友圈里曬“今昔對比”,還詩意地寫道,“夢從這裡啟航,如今夢又飛回故鄉!”
如今的尋烏,復綠1.4萬多畝,植被覆蓋率由10.2%提升至95%;荒漠般的山石上,原來衹有6種植物,現在有100多種……
為了守護一江清水,東江源的鄉親們付出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