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上半年,面對更加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態勢良好,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呈現出‘向穩、向新、向優’的特點。”在7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用三組關鍵詞概括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特徵。
工業運行韌性彰顯
“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穩步提升,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7%,基本保持穩定。”謝少鋒介紹,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2萬戶,較上年底增加8000多戶,規上製造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4%,經營主體活力有效激發。
重點行業成為穩增長關鍵支撐。謝少鋒介紹,電氣機械、汽車、電子、通用設備、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增長較快,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量質齊升”,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分別達到35.5%和16.4%,電子、電氣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0%。工業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突出,31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增長,並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
數字技術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上半年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了3.4個百分點。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5G融合應用已融入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86個,建設超過1.85萬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截至6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數達3022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
創新融合縱深推進
上半年,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加速,全國登記技術合同近41萬件,成交額超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