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平台建設持續推進。截至6月底,我國已建成33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41家中試平台納入重點培育庫。謝少鋒介紹,目前已將2400餘家中試平台納入儲備庫,並從中遴選產生241家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台,力爭在今年底,培育5個以上國家級製造業中試平台。
人工智能賦能作用持續加強。我國培育並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應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業態。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人工智能終端已超百款,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高端裝備領域捷報頻傳。例如,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與生產許可證,首個自主研製的電動型載人飛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飛;上半年,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接待遊客超47萬人,第二艘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順利起浮,整體建造進度達78%,國內首制16000標箱(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交付。
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新確定了26個試點城市,開展第二批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新支持35個試點城市,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國家層面綠色工廠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超過20%,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截至上半年,規上輕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現已達到86.2%,實現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82.3%。
固基提質、優化環境
“我們也看到,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外部不確定性需加強應對、產業結構性矛盾需妥善化解。”謝少鋒說。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築牢工業經濟基本盤。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後產能。支持重點工業大省發揮“挑大梁”作用,包括落實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提高運行質效、應對外部風險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夯實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