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據國際在線報導,公募基金二季度奏響了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的雙重變奏曲。Wind資訊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從一季度末的31.6萬億元增至二季度末的32.4萬億元,展現出較強發展韌性;同時,產品結構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的市場占比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一季度末資產淨值為4萬億元,占全市場產品淨值的12.72%,二季度末增至4.32萬億元,占全市場產品淨值的13.36%。在筆者看來,二季度股票型基金規模占比提升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經濟顯著增長,投資者避險情緒下降,增加了權益類資產配置。二季度中國各項經濟數據穩中有進,企業盈利改善,投資者為追求更高收益,轉向權益資產。
二是政策支持基金行業發展,股票型基金迎來發展契機。5月7日,證監會印發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優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這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隨後,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集中獲批並啟動發行。費率改革、考核機制優化等一系列政策構建了“投資者利益優先”的發展新生態,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三是基金行業產品創新活躍,股票型基金擴容。二季度公募基金市場供給擴張,股票型基金擴容提速,包括科創和寬基ETF等新發產品數量增加,同時策略迭代升級,如增強型ETF、自由現金流ETF、跨境型ETF與REITs創新等,共同優化了產品供給結構。數據顯示,按照基金成立日計算,二季度全市場新成立基金375只,總募集份額達2803.7億份,環比增長12.2%。其中,股票型基金新發221只,募集份額高達949.2億份,加上混合型基金的募集份額,合計占總發行規模的46.5%,為市場“補血”約1300億元。
四是股票型基金業績提升,推動產品規模增長。二季度A股市場表現強勁,從而支撐了股票型基金淨值增長。同時,二季度基金經理優化產品板塊配置,大多重倉科技及消費類資產,投資者風險偏好也明顯回升。數據顯示,二季度全市場業績榜單中,超350只股票型基金淨值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其中以QDII和ETF產品為主。
可以看到,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經歷從“規模競賽”到“價值創造”的深刻轉型。被動投資、費率優化、長期考核將成為行業新常態。值得期待的是,這部金融交響樂的下一樂章必將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