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近日開幕。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明願景。華僑華人的文化實踐,正是這一願景的生動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霞7月9日在山東曲阜尼山表示,華僑華人的獨特優勢在於“雙重文化基因”,既扎根於中華文化傳統,又深諳居住國社會規則,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天然使者。
當天,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下簡稱“尼山論壇”)開幕。作為尼山論壇平行論壇之一的2025文化中國·尼山世界華僑華人論壇(以下簡稱“華僑華人論壇”)聚集了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50名僑商僑領、專家學者,圍繞“華僑華人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使命”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與會嘉賓結合自身經歷與觀察,從文化傳承創新、跨文明對話實踐、中外資源聯結等多個維度建言獻策,共話華僑華人如何發揮“雙重文化背景”的獨特優勢,在堅守中華文化根脈的同時,擁抱世界多元文明,搭建起更具溫度與活力的中外文明交流橋梁,為推動全球現代化進程注入更多“僑”力量。
“華僑華人身處海外多元文化環境。如何堅守中華文化認同、傳承文化使命,是擺在每一代華僑華人面前的重要課題”。新西蘭華星藝術團榮譽團長兼藝術總監、新西蘭華夏多元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李芬致力於將中國藝術歌曲引入西方歌劇舞台,讓主流觀眾更容易理解中國人的情感世界。在她看來,這些新形式並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傳統在當代表達中的重生。“文化衹有開啟對話,才能變得豐富多彩;衹有不斷創新,才能生生不息”。
在葡萄牙中國北方僑商會會長、王朝旅遊(歐洲)集團董事長陳強看來,海外華僑華人既是中華文化的守護者,也是文化創新傳播的推動者。他以山東老家的“地瓜”作喻:“地瓜的根系深扎土地,象徵著中華文化的深厚根基;藤蔓向四方蔓延生長,則寓意著華僑華人將中華文化帶向世界各地。”
“文化如長河,交流是匯流處,而非分水嶺。”韓國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會長王維月受訪時表示,中韓文化要想實現交流互鑒,需要以文化共鳴點化解隔閡,以制度性設計保障可持續性,以中韓青年參與文化交流培育未來,“當前,中韓文化交流正面臨從‘形式互鑒’到‘價值共生’的轉型期,這恰是華僑華人發揮紐帶作用的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