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 《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在立法會三讀通過後,聯同“保護海港協會”高調召開記者會,誣指政府“自裁自決”雲雲。
專家揭報告以“偽科學”包裝政治煽動意圖
“本土研究社”近期將矛頭指向生態康樂走廊項目,曾發表所謂《旅見不善:香港生態旅遊政策研究報告》,聲稱南大嶼及尖鼻咀、流浮山、白泥一帶共有約22.4公頃具生態價值土地被破壞,有關項目規劃“變相為地產商開綠燈”雲雲。然而,熟悉規劃發展的專家一看,發現該報告選擇性引用零散案例,缺乏科學基礎,更刻意忽略政府在規劃過程中的多次公眾諮詢及環評報告,有以“偽科學”包裝其政治煽動意圖。
議員:陷入保育與發展對立迷思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該報告對政府的生態旅遊政策存在偏頗批評,忽略了保育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並強調應以積極態度推動生態旅遊,善用私人資源以提升保育效益。
謝偉銓指出,政府在推動生態旅遊的同時,已採取多項保育措施,包括規劃自然保護區及提升環境質量。他認為,“本土研究社”的報告未能全面反映政府在生態保育方面的努力,並過度放大個別問題,容易誤導公眾。
同時,報告又陷入保育與發展互相對立的迷思之中,謝偉銓指出“保而不育”、“規而不管”是所謂環團的通病,包括簡單地將一些土地列為自然保育區,禁止任何發展,就能達到保育效果,結果不單令市民與遊人無法享用有關自然美景,還因為缺乏有效管理,生態環境質素隨時間而變差,甚至助長一些非法的發展和用途。他亦呼籲環保團體在提出批評時應保持平衡,既要指出問題,也應肯定政府的努力,並提出建設性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