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著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明刀明槍搞對抗的團體逐一解散,煽暴者不是入獄受法律制裁,就是竄逃他鄉,香港社會回復正軌之際,暗地里卻有死硬派虎視眈眈搞“軟對抗”伺機挑戰國安底線,其中一直以“偽科學”作“保護色”的“本土研究社”持續散播失實言論中傷政府。近日,“假環團、真煽暴”組織綠色和平主辦“山雨欲來:生態旅遊民間論壇”,“本土研究社”出席時用以偏概全的手法抹黑香港“無處不旅遊”政策。另外,香港文匯報記者參加“本土研究社”一個線下聚會,團體邀請剛約滿政府資助計劃的發泡膠回收商全程“吐槽”環保政策,主持更直言“呢度講呢度散”切勿外傳,甚有地下“反政府”活動的意味。
綠色和平近日一度擬租用中文大學的場地舉行“山雨欲來:生態旅遊民間論壇”,圍繞政府以片區開發模式發展南丫島及南大嶼等3個生態旅遊項目散播所謂破壞生態的言論,活動後來因為接獲中大通知,場地突然需要緊急維修,未能如期提供,令論壇需改以線上形式進行。
線下移師到線上進行的決定,未有影響部分嘉賓以不實言論,肆意發炮中傷該三大生態旅遊項目的意圖,其中“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聲稱有關項目是“過度旅遊”,稱近年全球旅客轉向尋求多元的體驗,而非倒模式的旅遊模式,矛頭指向政府,稱“當社會要推動生態旅遊時,決策者必須轉念,拋棄傳統的旅遊發展模式,創造多元及維持本地獨特價值”雲雲。
陳劍青言論建基於“偽科學”及“偽命題”
然而,陳劍青的言論全然建基於發展就必然會影響生態的“偽命題”上,許多海內外例子指出,保育不全然等於原封不動,發展與生態不全然是對立,生態旅遊反而是一場活生生的環保教育,有助推動市民的環保意識。事實上特區政府發展局推出今次項目時,多次重申生態保育必然是推動生態旅遊發展的優先考慮,政府會就相關發展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
以“偽科學”掩飾反中亂港惡行是“本土研究社”的一貫伎倆,隨著多個煽暴及外國勢力代理人一一鋃鐺入獄,“本土研究社”靠“軟對抗”苟延殘喘至今,並不時暗中借環保、保育等名義舉行不同的活動,散播反政府言論。
日前,該組織位於佐敦的工作室就發泡膠回收政策舉行活動,邀請一名不獲政府延續資助的發泡膠回收商出席“吐槽”。該活動歷時四小時,約50名參加者出席,報名費100元。香港文匯報記者遂報名參加。隨著香港國安法實施,反中亂港活動的資金鏈被凍結,不少煽暴組織千方百計籌集經費,而“本土研究社”工作室也相當商業化,會場左邊有邀請助研及訂閱的字樣,以及出售少量商品,包括T恤等,旁邊的桌子上有一些快將過期的食物及加入本地食材的自製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