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晶 |
|
宋偉 |
中評社╱題:“雙C論壇:特朗普回歸白宮與中美關係未來四年展望”
主辦:中評智庫基金會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
督導:郭偉峰 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
主持人:文 晶(北京)中國論壇媒體傳播主任
清華大學CISS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評論員:宋 偉(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杜 蘭(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
凌勝利(北京)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孫冰岩(北京)國際關係學院知識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際政治系講師
執行人:羅祥喜 中評智庫基金會秘書長
王 平 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
郭至君 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
時間:2024年12月12日
地點:清華大學明理樓
文晶:開場白
歡迎各位來參加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和中評智庫基金會一起主辦的第四屆雙C論壇,這個論壇得名於中評智庫(China Review Think Tank)和清華CISS中國論壇(China Forum)的首字母組合,這是我們兩個智庫之間一個常規的合作項目,從2023年夏開始,主要圍繞近期的國際熱點問題,邀請專家學者來討論。中評社是這個項目唯一的媒體合作夥伴,負責對這個會議的內容進行報導,前面三屆論壇都舉辦得非常成功。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幾位老師蒞臨現場,首先介紹一下與會學者,有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杜蘭,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勝利,國際關係學院知識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政治系講師孫冰岩。首先,請我們主辦方之一的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郭至君致辭。
郭至君: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中評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各位老師來參加我們的第四屆雙C論壇,剛才文老師也介紹了,雙C論壇是中評智庫基金會與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共創的一個常規合作項目,旨在圍繞國際關係熱點議題邀請有關專家學者舉辦“小而精”的論壇,深度剖析現實問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我們已於2023年5月、2023年12月、2024年6月分別就G7廣島峰會、中美元首舊金山峰會、時隔4年再復辦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為主題舉辦了前三屆雙C論壇,今天舉行的第四屆論壇我們將聚焦“特朗普回歸白宮與中美關係未來四年展望”,探討特朗普“二進宮”之後給美國政壇、中美關係、世界局勢帶來的各方面的影響。
此次論壇要商討的重點問題包括:特朗普贏得本次大選的原因和美國當前政治格局的分析,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後可能的對華政策,特朗普上任後台海局勢的變化,中美之間是否會有更激烈的貿易戰、高科技戰乃至在部分領域“脫鉤”,以及特朗普政府能否結束俄烏和中東地區的衝突動亂……從其第一任期來看,特朗普的交易性和不可預測性給世界帶來很多變化,也給中美關係帶來很大衝擊,時隔4年,他重返白宮,2.0版本的特朗普政府是否會更加難以捉摸?中方又應該如何應對?期待今天的深入討論。下面把時間交給本場論壇的主持人——文晶老師。
文晶:謝謝郭秘書長,我們先請宋偉老師發言。
宋偉:特朗普第二任期對華貿易戰或更激烈
特朗普能夠贏得大選的原因是什麼?凸顯了美國怎樣的政治格局?從最終的選舉結果來看,特朗普獲得超過300多張選舉人票,獲勝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但其贏得大選的過程並不那麼輕鬆。在投票日之前不久,特朗普其實還是挺緊張的,甚至還做了一旦敗選的準備。特朗普的副手萬斯的表現也有很多爭議,因此一些主流媒體、專家學者並不是那麼看好特朗普。特朗普本人也沒有想到會如此大幅度獲勝,之所以特朗普選舉人票大幅超過哈里斯,是因為美國“勝者全得”的選舉人票制度,其實在搖擺州特朗普的優勢並沒有那麼大。
雖然如今看起來是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也控制了總統職位,且在最高法院裡也處於多數,但是其在兩院中的控制力,尤其是特朗普能否將共和黨人團結起來,還是未知數。目前來看,民主黨和建制派對特朗普的制衡還是很明顯的,說明接下來的美國政治並非是特朗普的一言堂,分權制衡的格局並未消失,我們也不用太過擔心未來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對俄政策會完全脫軌。
或許特朗普很想改善同俄羅斯的關係,甚至還有人提出,特朗普想通過聯合俄羅斯來制衡中國、給中國施加更大戰略壓力。但是特朗普若真有這樣的想法,至少會面臨三方面制衡:其一,普京不會願意接受這種提法。於普京而言,最好的做法還是他自己所說的“坐山觀虎鬥”,在中美之間保持相對中立,即便特朗普伸出“橄欖枝”,他也不會完全倒向美國。其二,歐盟也不會樂見其成。歐盟不會希望美俄之間改善關係,尤其是以壓迫烏克蘭做出讓步的方式來改善美俄關係。歐盟社會對於俄烏衝突的敏感性以及對俄羅斯的不滿和警惕程度比美國大多數人要強很多。其三,共和黨內部的阻力。共和黨的建制派對此非常反對,他們很強烈地反俄。因此,特朗普改善美俄關係的可能性不大,他在第一任期就沒有做成,第二任期做成的概率也不大。
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的對華政策與第一個任期相比有沒有不同之處?我認為,有一個不同就在於貿易戰方面。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在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內可能會更加激烈。特朗普此前稱要將對華懲罰性關稅增加60%,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對華關稅增加的話,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也會大大上升。
從對今年美國大選的觀察來看,特朗普之所以能夠贏得大選,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經濟問題——由於通貨膨脹,儘管美國經濟的主要指標非常好看,但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實質性改善,人民對現實很不滿意。在這個情況之下,如果特朗普真的急劇提升對華關稅,勢必會進一步推高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就算墨西哥、越南想通過跟中國脫鉤而不捲入其中,但是他們自己生產不了這麼多產品。從目前來看,未來中美貿易戰肯定會進一步激烈,但是短時間也不會發展成特朗普所威脅的那樣,所謂的“60%税率”也衹能一步一步通過較長時間實現。特朗普的風格是“漫天要價、坐地還价”,向中國施加壓力;在現實中,他這麼做也會面對許多的制衡因素,例如建制派的反對、2026年中期選舉的壓力。
從目前顯示的情況來看,特朗普可能更多地強調切斷中國通過其他國家中轉貿易的通道,比如向墨西哥和越南施加壓力。特朗普有可能向經墨西哥和越南轉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或者這些國家的中國企業生產的商品增加更多關稅,這會對我們的對外貿易產生比較大的負面影響。此外,近來歐盟也威脅要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這可能會帶來很大影響,因為中國每年的出口有2300多億美元是通過香港出去的。特朗普還會繼續同中國的科技戰,但他的“美國優先”是否會導致拜登政府打造的圍堵中國的高科技聯盟出現裂痕,還有待觀察。
因此,美國不僅推動同中國脫鉤,還迫使其他新興製造業國家同中國脫鉤,這種趨勢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對於此,中國一方面應該想辦法繼續對外開放,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啟動國內的良好循環。
台海局勢在特朗普上台之後可能會有更多衝突。總體而言,拜登政府還是比較瞭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敏感性的。中國反復講“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紅線”,拜登政府對此是理解的,行動上是相對克制的。但是特朗普的風格是極限施壓,儘管他不會真的願意在台海地區發生一場直接的軍事衝突,但是他有可能藉助台灣問題向中國進一步極限施壓,採取“切香腸”的方式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摩擦鬥爭會更加複雜嚴峻。
從中方角度來看,中方在台灣問題上最重要的還是應該進一步劃清楚自己的“紅線”、講清楚自己的“底線”,堅決回應,不讓美方用“切香腸”的方式蠶食我們的底線。要讓美方清楚,如果其跨越過這個底線,我們就會採取決定性的行動,包括軍事行動。我認為,特朗普本人是不太可能真的有勇氣在台灣問題上同中國直接開戰的,在戰爭問題上特朗普一向的風格是非常謹慎小心。
在俄烏衝突方面,我認為,特朗普所謂的“一天之內就可以結束戰爭”的可能性根本沒有。從目前透露的資訊來看,特朗普是想通過迫使烏克蘭做出讓步、讓俄羅斯實際控制或者正式保有烏東四州的方式來結束衝突。對此,澤連斯基已經暗示,如果讓烏克蘭放棄烏東四州的話,他的底線是烏克蘭要加入北約,而俄羅斯又不可能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局、一個僵局,目前還看不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當然有一種可能是,特朗普通過大幅度減少甚至中止給烏克蘭的援助,最後迫使烏克蘭接受相關的“和平”條款。但還會面臨一個變數,即歐盟會怎麼看、怎麼做?從目前歐盟領導人的表態來看,歐盟可能還會繼續全力支持烏克蘭,使得烏克蘭不至於面臨絕境,所以即便特朗普施加很大的壓力,戰爭可能還會延續下去。
在中東局勢方面,特朗普再度執政對地區的穩定來說有喜有憂。特朗普堅定支持以色列,有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以色列和沙特以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和解。但現在問題在於伊朗,因為特朗普對伊朗的態度一直是非常強硬的,所以接下來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以色列和伊朗的關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那就要看伊朗會做出一個怎樣的回應,因此也不能簡單地說特朗普上任後就一定能為中東帶來和平的曙光。
文晶:謝謝宋老師,講得很全面,基本上我們列出來的重點問題,宋老師都做了回應。下面我們有請國際關係學院知識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政治系講師孫冰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