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9月17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拍攝的人工智能設備。(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加速迭代,從農業、服務業到製造業等眾多行業,從業者們都在思考人工智能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生產和生活。這一趨勢下,山水相依、人文相親的中國與東盟正以開放合作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更多行業,促進區域創新能力整體提升。
豐富應用場景
無論是最基礎的傳統產業效率提升,還是前沿的技術研究、人才培養,中國企業結合自身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理解,與東盟國家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們合作,讓人工智能相關的應用覆蓋更多場景,惠及當地更多行業。
對馬來西亞的榴蓮產業從業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開端——中國的市舶士集團與合作夥伴結合計算機斷層掃描(CT)與AI算法,開發了一套高效、精準、自動化的榴蓮品質分揀系統。
這套名為“榴偵探”的系統通過多角度成像等技術,能為每顆榴蓮生成唯一的“品質身份證”。工作人員只需將完整的榴蓮放置在大型掃描成像機器的傳送帶上,不一會兒,榴蓮的全部信息、掃描成像等就會呈現在電子屏幕上。
據市舶士集團介紹,這一系統未來可擴展到菠蘿蜜、椰子等30餘種農產品的檢測溯源,推動東南亞熱帶水果跨境貿易標準互認。
市舶士集團創始人王佳強表示,現在已經有大量的馬來西亞榴蓮產業從業者來考察學習,並且表現出極強的合作意向,明年市舶士將把“榴偵探”的檢測時效提升到4秒/顆,屆時還將把“榴偵探”布局至馬來西亞相關產業的源頭。
在新加坡,中國科技企業與當地的人工智能合作在科研、人才培養方面也已建立良好基礎。例如,新加坡S.M.A.R.T企業家協會與騰訊雲達成戰略合作,將騰訊雲的人機交互系統“騰訊雲智能數智人”推向東南亞中小企業,覆蓋餐飲、零售、教育和旅遊等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