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已經超340家,重點平台連接設備超過1億台(套),實現41個工業大類以及185個工業中類全覆蓋,形成平台化設計、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典型模式。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交叉應用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是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互驅動的關鍵路徑。
“我國工業互聯網逐步打造了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運營技術、數據技術相融合的技術產業體系,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有力促進了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說。
在5G技術引領下,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落地。目前,我國已建成超2萬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一批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壯大。
人工智能技術加快迭代,其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將進一步增強創新發展動力,釋放出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在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總經理龐鬆濤看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有力促進了數據、算法、算力融合應用,工業大模型和智能體等技術重新定義工業生產範式。“我們將大模型與工業互聯網相結合,幫助黑貓集團將新品品質合格率提升15%,經營管理水平和產業協同效率均提升8%。”
此外,浪潮雲洲聚焦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打造“點—線—面—體”新模式。龐鬆濤介紹,浪潮雲洲工業大模型已通過國家網信辦“境內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上線”雙備案,累計打造20餘個行業智能體,服務超過40家大型企業和1000多家中小企業。
工業智能體作為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變革的最新應用,正從試驗探索階段邁向實際應用階段。部分頭部工業企業已經在產線質檢、車間注塑、工廠運營等環節廣泛部署智能體應用,大幅提升了生產製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