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在最新一期施政報告中,人工智能(AI)的應用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香港創科界的一分子,筆者深感振奮,亦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期盼。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涵蓋了從頂層設計、基礎設施、產業培育到創新生態的全方位布局,展現了特區政府引領香港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堅定意志。
特區政府以前瞻視野,系統性地應對全球科技變革的挑戰與機遇。這份藍圖既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亦有切實可行的執行路徑,為業界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動力。筆者在此分享一些淺見。
人工智能:驅動經濟的核心引擎
最引人注目的內容,無疑是特區政府對AI的全面布局,並將其定位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同時提出“AI產業化、產業AI化”的雙軌目標。特區政府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領導的“AI效能提升組”,更是一個極具魄力的創舉,不僅提升了特區政府自身的運作效率,更是向全社會釋放出強烈信號:AI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宜建立完善AI產業的倫理規範和法律框架,確保技術在安全、可控的軌道上健康發展,真正做到“科技向善”。
以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亦有助於整合本港頂尖的科研力量,促進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的全鏈條創新;而30億元支持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則有望吸引全球頂尖的AI科學家來港,為科技研究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AI的發展不僅僅是資金和人才的競賽,更是數據、算力和應用場景的綜合較量。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內地數據在河套香港園區合規跨境流動,這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舉措。數據是AI的“燃料”,能否有效利用內地龐大的數據資源,將直接關係到香港AI產業的發展高度,期望特區政府能盡快打通數據跨境的“最後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