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總理事長、工信工程總裁潘俊榮。(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8月12日電/台灣商品輸美須課徵20%關稅且疊加原有關稅,面對20+N%的關稅衝擊,台灣工業總會今日指出,已有工具機重要廠商表示,將是產業40多年來處境最慘烈的一次。工總提出三大建言,包括:維穩匯率;擴充信保基金對中小企業融資;凍漲電價、緩徵碳費、擴大紓困,協助產業度過危機。
工總指出,台灣20+N%的關稅,明顯高於日、韓,將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對訂單產生影響,並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資料顯示,包括資通訊部分產品、扣件、水五金、手工具、模具、汽機車零組件、塑膠製品、工具機等產業將遭受衝擊。工總表示,這些產業超過九成是中小企業,家數眾多,就業人口也對台灣經濟帶來很大貢獻,因此,更需要外界關切。
工總坦言,已有工具機重要廠商表達,此次衝擊可能更甚於COVID疫情期間,是產業40多年來處境最慘烈的一次。近期“經濟部”雖然已陸續和工總及所轄產業公會進行座談,機械、工具機等產業公會也陸續向政府提出匯率貶值等建議作法,工總整理各產業意見,再次向政府提出建言,莫輕忽與淡化此一攸關台灣產業長期發展的經貿挑戰。
工總三大建言如下:
一、維穩匯率,協助產業具出口競爭力
近來新台幣持續升值,今年多次突破1美元兌29元,升幅顯著高於區域主要競爭貨幣如日圓與韓元。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使得部分產業已感受到接單遲緩乃至取消的影響。希望政府能在穩定匯率及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方面扮演積極角色,為企業提供必要支持。目前美元兌新台幣匯率雖回到30元區間,建議匯率至少應再降10%,以抵銷輸美關稅高於主要競爭國的衝擊,同時,應設法拓銷與擴大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