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1日電/針對台美關稅談判,“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下午率談判團隊召開記者會回應質疑。談判團隊成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在記者會中說出談判過程的困難度,包含時間壓縮、面對美國要價不確定,隨著時間滾動提高對台灣的要求,還有議題的複雜性,甚至地緣政治都考量進去。
“行政院”下午3時召開“美國對等關稅及產業支持方案說明”記者會,出席記者會人員有“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財政部次長”阮清華、“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勞動部次長”李健鴻、“農業部”主任秘書林家榮等人。
《中時新聞網》報導,楊珍妮強調,談判大致可為兩類。第一類是鄰近國家如,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力求跟美國降低對等關稅,但美國希望的是這些國家開放市場。此外,部分國家一開始是盼美國針對個別產能品降稅,但隨時間變化,美國後來要求談判國家大幅市場開放。像美方曾宣稱越南完全0關稅承諾、印尼將消除99%關稅、馬國宣稱優惠含0關稅等,但其實資訊給最足的就是印尼,因為聯合聲明已經達成共識,已經消除99%關稅。另在非關稅議題,希望在藥品、汽車、醫材、智慧產權等有承諾。
楊珍妮表示,這些國家赴美投資金額有限,所以美方要的是在美採購,其中有一個國家承諾要在數年內降低貿易赤字的百分比。
楊珍妮說,第二類是與台灣產業結構相近,但經濟規模大於台灣的國家,例如歐盟、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在市場開放情形並不容易判斷,例如美韓老早在十年前簽有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簽了第一階段協議,歐盟跟美國過去不斷就鋼鐵、鋁等進行雙邊談判,所以在這些國家在市場開放的出價方面,不容易找到明確資訊;但美方對這些國家要求最多的,是投資與採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