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統產業升級直接關乎民生品質。圖為16日,工人在江蘇徐州一家企業車間內工作。(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據大公網報導,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接受《大公報》專訪表示,面對內外部雙重壓力,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好於預期,四大核心指標表現穩定。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壓迫,中國憑借制度優勢與產業基礎贏得戰略主動的底氣,而科技創新能力的突破是另一關鍵支柱。近年來,中央政策特別強調“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使得中國在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領域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增強應對技術封鎖的能力。
作為國家“十五五”規劃主題主線和戰略基點課題組組長,董煜表示,當前,“十五五”規劃編制進入關鍵階段,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其定位為“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彰顯努力贏得戰略主動的積極姿態,也增強民眾對中長期發展的信心。
今年下半年及“十五五”期間,穩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將同步推進,“新質生產力”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主題,在落實落細政策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同時,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優化市場機制推動質量變革。這種“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策略,既符合當前經濟形勢需要,也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北京報導
董煜簡介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曾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曾任中財辦經濟二局副局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決策的親歷者之一,深度參與多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財經委會議等重要會議相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