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疆檢察機關以高質效檢察履職促進生態保護
http://www.crntt.hk   2025-09-04 15:55:0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巴河縣檢察院檢察官在那仁夏牧場開展生態環境法治宣傳工作。(圖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天山南北,大美風光。

  身處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被大自然慷慨賦予了生態之美的無盡寶藏:巍巍天山,延綿東西;森林幽穀,恍如仙境;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草原牧歌,心曠神怡……

  瑰麗的“生態綠”背後,有著“檢察藍”傾力守護。近日,記者走進新疆,探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檢察機關以法治之力護航生態環境、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

  一號冰川保衛戰

  從末端修復到源頭保護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形成於480萬年前第三冰川紀,被稱為“冰川活化石”。作為烏魯木齊河、頭屯河等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它維繫著烏魯木齊、昌吉、和靜三地數百萬人的飲水安全,對水資源穩定、自然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然而,這座冰川卻一度快速消融。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工程師牟建新長期致力於冰川研究和保護,據他多年監測發現,1號冰川一度以平均每年10米的速度消融。“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預計到本世紀中期,1號冰川就可能徹底消失。”牟建新說,究其原因,固然有氣候變暖使其自然消融,人類活動也是一個“加速器”。

  2023年7月,昌吉市檢察院在巡查中發現:位於冰川保護區的某金礦雖已閉礦,但遺留的21間彩鋼房、堆積如山的礦渣和生活垃圾,以及未封閉的礦井巷道,正持續威脅冰川生態。“這些狀況不僅破壞冰川區域的生態環境,采礦區未恢復治理的礦渣顆粒物還會被風吹附到冰川表面,大大降低冰川反射太陽短波輻射能力,使冰川表面吸收更多熱量,加速其融化。”牟建新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