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用嘉陵江水制冷需要幾步?重慶的答案是三步:第一步用水泵把江水抽取到樓宇下層的能源站,第二步通過熱泵技術利用夏季江水與空氣的溫差為樓宇空間降溫,第三步將江水排回大江。這就是重慶市江北嘴CBD區域江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項目的“奇功”。
重慶寸灘港城發展有限公司新能源服務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晶介紹,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已建成規模最大的江水源熱泵區域能源系統,與傳統空調相比不僅避免了噪音、熱排放、空氣污染,還可節能30%以上。冬季則利用江水高於空氣溫度的溫差來供暖,不再需要安裝傳統的集中制冷制熱系統。
近年來,重慶強化“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鐘熙介紹,全市大力推廣節能環保裝備,已累計推廣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裝備36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36項、節能環保及新能源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47項。
“清漂”是重慶沿江沿河區縣的一項重要任務。汛期時,各類漂浮物順流而下,日均高達220噸,若不及時清理,進入三峽水庫將影響機組發電。在奉節縣,“清漂”已用上了人工智能。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的“江清岸潔”智管應用平台實時顯示江面、岸線的畫面及作業船舶的任務進度。該縣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所長吳福春介紹,系統連接20個岸邊攝像頭、4個船載攝像頭以及1架無人機巡航,能識別漂浮垃圾,死角水域垃圾滯留超72小時即自動觸發應急響應。依托該系統,當地實現打撈覆蓋率95%以上,垃圾封閉轉運率100%,資源化處置率80%。
如果說“清漂”是長江生態保護的“軟件”工作,那麼長江沿岸危岩治理就是硬核任務。
“瞿塘天下險”,三峽工程的修建讓瞿塘峽口變得寬闊平緩,但危岩的存在造成了新的風險隱患。跟隨“清漂”指揮船行駛到瞿塘峽口,兩岸岩壁如削,高聳入雲。一處岩壁上頂部安裝了塔式起重機,岩體上圍上了防護網,搭起腳手架,工人正進行除險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