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5時34分,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7月15日5時34分,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托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隨後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8時52分,飛船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是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組批生產的第四艘貨運飛船,承擔著為神舟二十號和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運送物資的任務。此次太空“快遞”有何新看點?
天舟九號又快又可靠
天舟九號在貨物裝載、應急發射等方面能力更加突出。首先,再創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貨運飛船上行物資裝載重量新高。此次,天舟九號上行的物資重量約為6.5噸。其中,包括航天員系統乘員物資、空間站系統平台物資以及空間應用系統、航天醫學實驗領域、航天技術試驗領域實驗樣品和設備設施等。
其次,持續優化流程,提升物資運輸應急保障能力。研製團隊通過合理規劃組批生產過程,確保天舟九號在天舟八號發射前就完成了全部研製工作,並進入整船待命狀態,首次具備3個月應急發射能力。
此外,持續開展搭載載荷試驗。天舟九號搭載了兩項試驗載荷,將持續開展新型空間技術在軌試驗,為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空間科學技術發展作出重要支撐。
繼天舟七號、天舟八號之後,天舟九號是又一艘採用大約3小時的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執行任務的貨運飛船。天舟九號任務面臨新挑戰,一是在新的軌道高度實施交會對接,二是首次在特定太陽高度角條件下實施交會對接。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製團隊對天舟九號控制系統進行了全面分析,依托軌道數據及仿真開展分析研判,確保任務萬無一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張振華表示,3小時方案集成了2小時方案“快”的優勢和6.5小時方案“可靠”的優勢。在我國當前航天技術水平下,3小時交會對接模式實現常態化,是兼顧效率與可靠性的最優解,是“性價比”最高的技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