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庫卡希望從根本上重新定義機器人的控制方式,並推出了可擴展、可靈活調整的機器人操作系統iiQKA.OS2。這個軟件和控制器平台將人工智能與視覺系統結合,使機器人變得更加靈活,而無需進行複雜的編程。庫卡還與微軟合作,開發了一個AI聊天機器人,可將自然語言命令轉化為程序代碼。此外,庫卡希望通過新的雲平台為中小型企業的數字化生產鋪平相對經濟的道路。
日本機器人製造商安川電機則展示了“動態安全區”的概念。機器人完全不需要防護圍欄即可運行,並能保證安全性和高生產率。衹有在人們真正接近工作區域時,相關軟件才會動態調整機器人的運動,降低速度或停止運行。
讓人形機器人相互學習
展會上,德國初創企業NEURA Robotics高調發布了其人形機器人4NE1 Gen 3。據介紹,這款機器人身高近1.8米,可舉起高達100公斤的重物,擁有先進的AI技術和360度全方位感知能力,無需安全籠即可與人類安全協作。這款專為家庭、工作場所和服務環境設計的機器人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上市。NEURA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到2030年交付500萬台機器人。
與此同時,在沃達豐、SAP和英偉達的支持下,NEURA推出了一個開放的軟件平台。它不僅用於連接機器人,還能通過應用商店的方式,開發、分發和部署機器人應用程序。在這個開放式機器人生態系統中,機器人可分享它們從實際用例中學習到的經驗。開發者的設想是一個機器人能做什麼,其他機器人可跟著學。相關參與者可貢獻並銷售自己的模塊和應用程序。
人形機器人可為製造業自動化提供新的動力。隨著技術進步,這些機器人對製造企業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大。德國汽車製造商已在積極研究這個問題。寶馬在其位於美國加州的斯巴達堡工廠測試美國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的技術。梅賽德斯—奔馳也在其位於柏林的數字化生產創新中心使用美國供應商Apptronik的阿波羅人形機器人。不過,截至目前,實際應用中與人形機器人這種相對較新的技術相關的挑戰還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