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村”里的“傳幫帶”
在東莞樟木頭鎮官倉河畔,有一座始建於明崇禎年間、至今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官倉古村。如今,這里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中國作家第一村”。
2006年,因與東莞市文學院簽約作品創作而來莞的作家雷達、王鬆等,被樟木頭鎮吸引而買房定居,在作家間口耳相傳,自發形成了文學群落。2010年,“中國作家第一村”在樟木頭鎮掛牌成立,雷達擔任“村長”,眾多知名作家遷居於此。
文學名家的到來,帶動了東莞的文學創作,不少基層寫作者深受鼓舞,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專業指導,流動中的“傳幫帶”不斷充實著東莞文學創作的新生力量。
東莞市作協副主席、青年作家莫華傑正是在這樣的文藝氛圍中茁壯成長、因文學而改變了命運的人。
出生在廣西大山里的莫華傑,因身體原因,小學畢業便輟學在家務農。後來他來到東莞,輾轉在塑膠廠、家具廠、電子廠、酒店多個地方打工。生活雖辛苦,但他卻一直堅持從小的愛好——寫作。“我也想不通,一個小學畢業生,哪來的勇氣堅持寫作,有時候想想都覺得可笑。”他回憶說,但多年下來,他一直不肯放棄。
2008年,他喜歡的作家陳啟文與東莞文學藝術院簽約,成為作家村的文學顧問。得知這一消息後,在另一個鎮打工的莫華傑便經常來到這里,向陳啟文請教寫作。“坐車到樟木頭要三個小時,但我並不覺得苦。他見我熱愛寫作,索性收我為入室弟子。”莫華傑說。
在陳啟文的指導下,莫華傑後來乾脆辭職專職寫作,將自身的成長寫成了紀實文學作品《世界微塵里》。2023年,這部作品獲得首屆漓江文學獎,此後又斬獲第十一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
此後,莫華傑開啟了專業文學創作的生涯,也成為作家村的駐村作家。後來,他還引薦了有著相似經歷的“模具作家”作家馬益林,讓文學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接力傳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