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本智庫對涉華經濟安全議題認知成因解讀
(一)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鞏固日美同盟
日本防衛研究所發布的《東亞戰略概觀》中指出,隨著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的對立愈演愈烈,大國競爭時代已經到來,大國競爭包括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競爭和圍繞地緣政治展開的戰略競爭。⑮很多日本智庫學者將中美戰略競爭與日本強化對華經濟安全相關聯。他們認為中美戰略競爭是在中國崛起所引起的地緣政治競爭與科技革命所引發的主導權爭奪交織進行的大背景下,超出了單純的貿易摩擦範疇,呈現出將經濟問題與安全問題糾合在一起的態勢。⑯同時警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相互依存影響國際安全趨勢,認為國際秩序面臨變動的安全風險在經濟領域凸顯,將經濟手段作為追求自身國家利益的“武器”加以運用的情況存在。代表日本大中型企業利益的經濟團體日本經濟同友會指出,在當前動蕩的國際秩序下,國家安全已經無法單獨憑藉政治和軍事力量實現,經濟領域成為國家對峙的最前沿,大國競爭側重使用經濟手段,通過經濟手段將國家意志強加給他國、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以有利於本國活動。⑰大橋弘認為鑒於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原動力——人工智能、5G通訊技術、機器人等新技術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技術爭霸成為了中美競爭的焦點。船橋洋一、細川昌彥認為中美在技術上的爭霸導致經濟相互依存武器化,從而造成了全球供應鏈的斷裂。大國將經濟實力作為構建遏制力的手段,以謀求勢力均衡和實現地緣政治目標的“地緣經濟學”時代已經來臨。⑱
對此日本智庫學者從強化日美同盟的角度來看待對華經濟安全。自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理念以來,日本在駐日美軍費用分擔、區域經濟合作等方面承受來自美國的多方面壓力,新冠疫情也使日本對美國的領導力與信賴程度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加強經濟安全合作有利於日本鞏固和管理日美同盟關係,經濟安全作為強化兩國溝通的新議題,可以進一步將日美兩國捆綁在同一陣營中。
(二)贏得科技競爭,力求保證對華技術優勢
當前世界正處於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通訊技術、新能源技術都在飛速發展期,日本在此次科技革命中發展緩慢,專利總數落後於中美,2019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中,日本僅名列第30位。經濟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元橋一之將衡量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科研論文作為研究對象,引用英國調查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數據發現中國在論文總數、引用次數、高引頂尖論文數三項指標上均超越美日,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建設空間站等大型科技項目方面和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均取得了獨立成果。元橋對高引頂尖論文的內容分析發現中國在腦科學、生物技術、集成電路、量子信息等方面的論文數量最多,說明在這些研究領域中國學者的認可度高,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認為在科技經濟時代,基礎科學轉化成為高科技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相對競爭力的領先勢必會提高經濟實力與產業競爭力從而確立重要的國際地位。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成果在數量與質量上趕超日本,正在穩步邁向世界科學強國。而這些與中國利用“新型國家體制”來自上而下發展基礎科學不無關係,東京大學合田圭介認為在開展速度競爭的科學研究方面,中國可以迅速決策,自上而下分配資源,其政治體制具有優勢。未來工學研究所團體報告表示中國通過合理規劃科學發展計劃、建立高水平基礎研究平台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大幅增加全社會研發經費等手段來集中資源提升本國的科學研究水平。相比之下,日本在基礎科學研究的相對競爭力下降,日本在公共研發投入、研究人員數量方面近年來增長停滯,論文的國際合作數量也遠遠落後於中國。因此,日本智庫深感憂慮,將通過調整經濟安全、保持對華技術優勢視為事關國家安全的重要事項。
四、日本智庫涉華經濟安全議題認知影響
(一)推動了日本政府制定對華經濟安全政策調整與國會立法
岸田政府上台後,加速構建經濟安全戰略,追求實現日本經濟的自主性和不可或缺性,并將經濟安全完整納入到最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三份國家安全文件中,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會也在2022年通過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在政策和立法的支持下,日本開始通過調整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外資投資審查制度、積極聯合盟友及夥伴國家,藉助多種手段在關鍵領域對華開展“脫鈎斷鏈”,這與日本政府深受智庫認知影響不無關係。首先,一些日本智庫本身隸屬於日本各大省廳,或受到日本各省廳的委托開展研究,所撰寫的研究報告本身即代表部分政府觀點,對華經濟安全的負面評價更容易得到日本政府決策部門的認可和采納。例如,國際問題研究所、防衛研究所、經濟產業研究所等就涉華經濟安全議題積極向所轄省廳遞交政策建議,以簡報、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反饋給所在省廳大臣、政府官員及具體業務部門,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日本對華經濟安全政策與外交政策的形成。其次,還有部分報告撰寫專家經常參加日本內閣府、經濟產業省組織的“有識者會議”與“專家審議會”,將自己的核心觀點在會上表達,也影響了相關經濟安全法制與政策的制定。例如笹川和平財團理事長角南篤、慶應大學教授青木節子、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院長大橋弘都參與了由內閣府組織的“經濟安全保障法制有識者會議”,村山裕三參加了經濟產業省組織的“產業構造審議會、安全保障貿易管理委員會”等。再次,這些智庫經常邀請政府官僚、軍隊幹部、國會議員等出席相關研討會,列席聽取報告或在會上發言,促進智庫與政府政策觀點交換與融合。例如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組織的“經濟與技術安全系列研討會”和中曾根和平研究所組織的經濟安全研究系列研討會都邀請了經產省、外務省、防衛省、特許廳等部分官員參加。
(二)影響并塑造了國內外對華經濟安全的輿論認知
日本智庫十分重視與其他國家智庫學者、主要政要以及知名媒體保持緊密合作,通過共同舉行國際研討會、撰寫研究報告,并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將主要觀點進行廣泛傳播,在國內外都產生了較大反響。日本智庫善於利用臉書、推特、優兔網等網絡社交平台將相關研究觀點、專家研討會內容、熱點問題解析以音頻或視頻的形式公布,以符合當下民衆喜好的方式進行傳播,且在多個平台同時發布,形成傳播的矩陣效應。例如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與美國傳統基金會、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以及印度維韋卡國際基金會形成了多邊對話機制,該機制多次就經濟安全議題舉行討論會,相關內容及觀點頻繁在媒體上報道,其中關於經濟安全的觀點對印太地區國家中產生很大影響。另外,日本笹川和平財團與美國卡耐基和平財團共同撰寫了大量關於美日如何開展對華科技競爭、應對經濟威脅的研究報告,這實際上是日本基於自身國家利益強化日美同盟、對美國拉攏的強烈響應。日本智庫不斷渲染中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安全威脅,并雜糅科技競爭、人權價值觀、國家發展制度等議題,已經在國際社會上形成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負面話語體系,影響了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整體認知與正常合作。
五、結論與啓示
在貿易保護主義與技術民族主義盛行的大背景下,日本主流智庫對涉華的經濟安全議題負面認知不斷加深,將中國更多的正常經濟發展、貿易合作納入到經濟脅迫的範疇,這不僅惡化了中日雙邊關係,而且對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經貿合作與在國際社會的整體形象都造成了嚴重損害,對此,中國應高度重視,準確研判,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有效應對日本等西方國家在經濟安全領域發起的挑戰。
第一,加強對日本主流智庫、關鍵學者對涉華經濟安全輿情的跟蹤與研判。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外部輿論壓力,日本對涉華經濟安全議題高度關注,其負面輿論不斷發酵,但中國對於日本涉華經濟安全議題的系統性研究明顯不足。因此應加強日本涉華經濟安全信息的歸納、整理與分析,嘗試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定量研究方法應用其中,構建面向中日經濟競爭、中國經濟評價等相關特定議題的日本輿情信息庫,包括智囊專家、對華立場、研究觀點等,并將數據分析與演繹歸納相結合,以科學中立的態度進行評估,為防範輿情風險與開展國際輿論鬥爭提供保障。同時對智庫互動、傳播效果、議題演變、作者網絡等開展研究,并基於此長期追蹤日本國內相關觀點變化,對涉華經濟安全議題予以研判。
第二,多渠道促進中日之間智庫與學界的溝通交流。一是通過建立中日智庫與學界的長期穩定交流機制,通過高級別、全方位對話,探討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一帶一路”倡議、區域經濟合作、國際標準與規則的戰略問題,以減少分歧;二是鼓勵中日智庫共同開展研究、撰寫報告、共建研究中心,提高合作的頻次與效率,共享學術成果;三是鼓勵中日智庫聯合兩國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共建產業與技術信息數據庫,探索構建以產業、技術、資本為節點的大數據庫、為在不同領域下兩國企業提供決策咨詢支撑。
第三,加強中國智庫話語體系建設,積極對外宣傳中國經濟發展與對外經濟合作理念。“技術威權國家”、“經濟脅迫”、“中國威脅論”等污名化輿論抹黑中國是日本等西方國家對華經濟遏制、技術封鎖的慣用伎倆。面對這些中國應利用“智庫+媒體”的手段,重點提升對於國家經濟戰略、對外援助政策、出口管理法的正確解讀,提升中國智庫產品的對外宣傳質量,利用國內國際主流媒體平台廣泛傳播涉及中國經濟政策的事例,打造中國經濟合作和發展的對外話語體系,同時充分發揮對華友好的外資企業、社會團體、知名政治家、企業家的力量,多渠道促進中外的正常經貿合作。
第四,豐富中國應對經濟遏制與技術封鎖的工具箱。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是保障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安全。針對美日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脫鈎斷鏈”,中國已經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予以應對,在此基礎上,應就涉及新興技術、軍民兩用的關鍵物項範圍進一步明確,儘早出台《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為中國開展反制措施提供法理依據;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經濟團體等同有關智庫緊密聯繫,對涉及經濟安全與技術風險領域進行梳理排查,拓展供應渠道,開展替代品搜索匹配,建立完善的經濟安全預警系統;以西方就獨有產品、先進技術、關鍵原材料的對華封鎖倒逼中國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中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體系,優化產學研合作,加大努力實現技術突圍,通過提升自身硬實力來維護中國經濟安全、國家安全。
注釋:
①《2023年版不公正貿易報告書及び経済産業省の取組方針について》,経済産業省,2023年6月,https://www.meti.go.jp/press/2023/06/20230616003/20230616003-1.pdf。
②《中國輸出管理法草案(全人代常務委第二次草案)についての解説》,一般財団法人安全保障貿易情報センター,2020年8月,https://www.cistec.or.jp/service/china_law/20200827-kaisetsu.pdf。
③《ハイテク覇権競爭時代の日本の針路》,PHP Geo-Technology戦略研究會,2022年4月,https://thinktank.php.co.jp/policy/6092/。
④大澤淳,中國とデジタルテクノ覇権の夢,三田の評論,2021年8月15日,https://www.mita-hyoron.keio.ac.jp/features/2021/08-4.html.2021.最後訪問時間:2025年2月7日。
⑤《日米の対中戦略の基本原則》,日本國際フォーラム,2022年9月,https://www.jfir.or.jp/wp/wp-content/uploads/2022/09/220901_prj.pdf。
⑥益尾知佐子, 中國のハイテク國家形成と尖閣問題:國土空間規畫を中心に,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2022年3月,https://www.jiia.or.jp/research-report/indo-pacific-fy2021-09.html,最後訪問時間:2024年12月30日。
⑦《ハイテク覇権競爭時代の日本の針路》,PHP Geo-Technology戦略研究會,2022年4月,https://thinktank.php.co.jp/policy/6092/。
⑧西山淳一,技術革新がもたらす安全保障環境の変容と我が國の対応,未來工學研究所,2020年4月,https://www.ifeng.or.jp/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20/04/20200423.pdf,最後訪問時間:2024年12月29日。
⑨村山裕三,日本の“戦略的不可欠性”を活かせ,2021年2月,https://thinktank.php.co.jp/voice/6586/.政策シンクタンクPHP総研,最後訪問時間:2024年12月20日。
⑩鈴木一人,國家安全保障戦略における経済安全保障,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2023年1月,https://www.jiia.or.jp/topic-cdast/event/20230120-01.html,最後訪問時間:2024年12月1日。
⑪《ハイテク覇権競爭時代の日本の針路》,PHP Geo-Technology戦略研究會,2022年4月,https://thinktank.php.co.jp/policy/6092/。
⑫James L. Schoff ,Satoru Mori,THE US-JAPAN ALLIANCE IN AN AGE OF RESURGENT TECHNO-NATIONALISM,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March 31, 2020,https://www.spf.org/jpus-insights/spf-asia-initiative-en/spf-asia-initiative004.html,最後訪問時間:20024年12月15日。
⑬酒井輝,経済安全保障と日本企業,中曽根平和研究所,2023年6月,https://www.npi.or.jp/research/data/npi_researchnote_sakai_20230206.pdf,最後訪問時間:2024年12月2日。
⑭《政府への提言”地政學リスク、ウィズコロナ時代における中小企業の海外ビジネス促進に向けて”を公表》,日本商工會議所,2022年10月,https://www.jcci.or.jp/20221020_teigen_honbun.pdf.2022。
⑮高橋杉雄,日本—大國間競爭の時代に求められる政治的選択—,東アヅア戦略概観2022,http://www.nids.mod.go.jp/publication/east-asian/pdf/eastasian2022/j08.pdf.2022。
⑯中村直貴,経済安全保障―概念の再定義と一貫した政策體系の構築に向けて―,《立法と調査》,2020年第10期。
⑰《強靭な経済安全保障の確立に向けて—地経學の時代に日本が取るベき針路とは—》,公益社団法人経済同友會,2021年4月,https://www.doyukai.or.jp/policyproposals/uploads/docs/210421a.pdf,最後訪問時間:2024年12月6日。
⑱船橋洋一,新世界地政學―地経學の時代―,《文藝春秋》,2021年第2期;細川昌彥,米中技術覇権で問われる‘アクセス天國·日本’の対応,《中央公論》,2020年第3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3月號,總第327期,P103-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