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20日拍攝的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片區一景(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位於天津自貿試驗區中心商務片區的物流平台企業獅橋集團自2020年以來已獲外資授信超18億元,資金入境後主要用於新增融資租賃業務的投放。依托“金融+科技”手段,該公司為超過8000台車輛提供了金融支持。
“在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支持下,我們獲批申請加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貨車司機群體‘畫像’,幫助他們融資購車,有效降低了門檻。”獅橋集團合規總監劉樂說。
2015年4月起,在擁有“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發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落戶並不斷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
2022年5月,總部位於意大利的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在離岸貿易“天津模式”下完成首單離岸貿易結算,如今此類業務已經常態化開展。
“天津公司可以採購全球供應商的原材料,經由意大利、荷蘭等境外製造基地裝配後,直接發往泰國等海外銷售目的地,收付匯貿易行為則發生在天津公司。”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米爾科·圖里納說。
傳統模式下,跨境資金流與物流必須一致,而“天津模式”則以外匯管理部門+屬地行政主管部門+商業銀行+離岸貿易實施企業的多方“現場辦公會”形式批准相關業務。
2024年,天津自貿試驗區以天津1%的土地,貢獻了全市38%的進出口額,實際使用外資超過全市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