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港港口外景。(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不斷提升港口支撐能力,推動“通道經濟”向“港口經濟”轉變,將“靠海”位置轉變為“親海”優勢……近年來,天津市通過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天津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服務輻射經濟腹地和為天津吸引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一季度數據顯示,天津港集團集裝箱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雙雙增長,實現首季生產“開門紅”。
春花爛漫,天津港傳來好消息:一季度,天津港集團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71.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6%,創歷史最好成績;完成貨物吞吐量1.19億噸,同比增長1.4%,實現首季生產“開門紅”。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港考察時強調:“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天津通過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天津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服務輻射經濟腹地和為天津吸引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
做強港口支撐
“智慧零碳”碼頭能耗降低17%
3月23日,“地中海薩瑪”輪緩緩駛離天津港集團第二集裝箱公司N10泊位,標誌著天津港第二集裝箱公司以329箱/小時的在泊船時效率和416箱/小時的峰值船時效率,刷新歷史最高生產效率紀錄。
走進“空無一人”的港區,全自動四繩輪胎吊場橋、無人電動集卡和遠程操控岸橋密切配合,將集裝箱安全快速運至碼頭前沿,吊裝到船舶上;海風帶動風機葉片,為岸橋、集卡提供清潔能源;不遠處的智控中心裡,起步停車、裝卸集裝箱等指令,通過5G網絡精準傳達到碼頭……作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這裡比同等規模傳統集裝箱碼頭作業人員減少60%,集裝箱作業倒運環節減少50%,裝卸作業時間減少26.2%,遠洋幹線船舶在泊船時效率提升28%;碼頭運營全部使用自產電能,能耗降低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