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春節假期剛過,天津市政府發布《天津市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25條政策精準滴灌從研發到應用的多個環節,助推當地挖掘用好科教資源和臨床醫療資源、持續增強生物醫藥創新策源與產業化能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資源富集是天津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有力支撐。當地擁有國家級創新平台31個、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4家,依托優勢資源,近年來天津生物醫藥產業在合成生物學、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賽道持續突破,加速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走進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的疫苗車間,生產線上的疫苗正在有序接受檢查。“近期,我們研發了應用於青少年及成人的吸附無細胞百(組分)白破聯合疫苗。”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學官朱濤說,在政策的支持下,Ⅱ、Ⅲ期臨床試驗研究也將進一步提速。2024年底,康希諾該項目入選天津市生物醫藥科技重大專項項目。
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創新產品重點研發目錄”和“創新產品指導應用目錄”,為創新藥械開辟從實驗室到病床的“高速路”。
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壓縮至60個工作日,二類醫療器械技術審評縮短至40個工作日,發揮天津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共同體作用進一步壓縮時限……審評時間的壓縮,為合成生物學、基因治療、AI醫藥等特色賽道更多成果落地提供了便捷。
一系列的政策紅利,正不斷催生技術裂變。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內,二氧化碳合成澱粉技術已突破公斤級量產,流水線上的“細胞工廠”正將溫室氣體轉化為食品原料。
“2021年,研究所在二氧化碳生物轉化方向實現突破,在實驗室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如今我們又在量產方面取得了進展。”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向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