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曹潤來:大灣區新質生產力促兩岸青年交融
http://www.crntt.hk   2025-02-10 00:17:23
中評社編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主任曹潤來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中評社報導組)由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粵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主題為“兩岸青年交融的灣區角色”。中評社編委兼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主任曹潤來出席論壇,並結合自身學習工作經歷分享了對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觀察。

  曹潤來首先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集中體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他說,大灣區擁有數量眾多的高新科創企業,其強大的科創能力和高質量的新質生產力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吸引了粵港澳台兩岸四地的青年前往發展。因此曹潤來認為,應當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與新質生產力優勢,來助力粵港澳台青年融合發展。

  曹潤來表示,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湧現為重要特徵,進而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係和社會製度體系的生產力。曹潤來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地區之一,基礎強、發展快、質量高,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沿陣地。綜合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人才資源優勢是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曹潤來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大灣區憑借其經濟活力、創新環境和發展機遇,吸引了大量兩岸四地的優秀人才。同時,大灣區內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建立起了緊密的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機製,區內高校異地合作辦學,用創新體制發揮了優質高等教育的輻射作用,培養了人才,帶動了區內科研人才的交流。此外,產學研合作項目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企業培養了專業人才,而區內企業憑藉強大的產業基礎,也為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了科技創新實踐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