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林艷:大灣區推動兩岸青年聚同化異大有可為
http://www.crntt.hk   2025-02-06 00:09:53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中國評論月刊主編、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林艶(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記者 秦殊)由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粵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不久前在廣州舉行,主題為“兩岸青年交融的灣區角色”。中評社助理總編輯、中國評論月刊主編、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林艶參加論壇表示,“交流”到“交融”雖然衹有一字之差,卻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聚同化異”兩種不同方法論。她認為,大灣區在推動兩岸“聚同化異”方面具有先發優勢,也大有可為。

  林艷表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聚同化異”的思想方法,將其貫穿於大國外交、邊疆治理、國家統一、民族宗教等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產生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兩岸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現出高度的歷史自信、歷史主動。她認為,大灣區在“聚同化異”方面具有先發優勢,未來在推動兩岸青年聚同化異上也必將大有可為。

  第一,大灣區在“聚同”方面擁有強大基礎

  林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走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也是匯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和兩岸融合發展“雙發展”格局的國家戰略核心區域。長期以來,憑藉著獨特的經濟、政策、區位、文化等優勢,大灣區在兩岸交流交往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艷指出,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台商台胞就選擇廣東作為登“陸”第一站,截至去年廣東累計引進台資企業3.4萬家,台粵貿易約占兩岸貿易的1/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莞是台胞台企進入大陸時間最早、投資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是莞台的融合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去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出台《東莞方案》後,中評社專門組織到東莞走訪調研。我們瞭解到,東莞不僅開創了大陸第一所台商子弟學校,還有被譽為“天下第一台協”的東莞市台協、地標性建築“台商大廈”、聯通台灣健保的台心醫院等,目前在東莞扎根立業的台胞超5萬人,很多台胞台商已將東莞視為“第二故鄉”。這些也讓我們非常感觸,深感35年來東莞在兩岸融合發展上取得的成績、經驗值得總結。當然,大灣區是個完整的概念,如果考慮“9+2”中的“2”,那麼大灣區的“聚同”功力更非同一般。特別是香港,不僅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示範地,也是兩岸關係定海神針“九二共識”的誕生地,去年一年港台貿易總額超6600億港元,訪港台灣旅客超78萬人次。把以上這些綜合起來,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大灣區在對台“聚同”方面不僅具有先天條件優勢,而且已經探索出一條化優勢為實力的可行道路,形成了極富特色、碩果累累的兩岸融合發展大灣區實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