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郭至君:粵港澳大灣區展“三自信”機遇重大
http://www.crntt.hk   2025-02-05 00:11:57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中國評論月刊主編、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郭至君(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評社香港2月5日電(記者 尹子)由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粵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主題為“兩岸青年交融的灣區角色”。中評社助理總編輯、中國評論月刊主編、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郭至君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五年來體現出的“三個自信”闡述它給兩岸及港澳青年帶來的啟示。 

  郭至君說,彈指之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已經出台五年,這五年來,我們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金融合作、社會民生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經濟體,也為全球化背景下的區域一體化提供了寶貴經驗。近年來,根據公開的新聞報導和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也選擇前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她認為,近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體現出了“三個自信”,不僅給兩岸及港澳青年的交流交往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平台,還給我們如何進一步融入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重要啟示。

  一、粵港澳大灣區展現了戰略自信。

  郭至君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旨在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眾所周知,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有五個: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經過五年努力,大灣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體現在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政策機制的“軟聯通”,經濟一體化、民生融合、國際化成就等方方面面,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5%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