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指尖上的權益”亟待保護
http://www.crntt.hk   2024-03-01 10:11:44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網評:建議“離線休息權”入法:“指尖上的權益”亟待保護

  來源:紅網  作者:李瑾萱

  今年全國兩會在即,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提交了一份《關於保障勞動者離線休息權的提案》。這份提案明確指出,在網絡時代,數字信息技術使勞動突破了時空界限,在提供靈活工作方式的同時,但也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從而導致勞動者的休息權、隱私權得不到保障。因此,提案建議從勞動法立法層面引入離線休息權,提高企業隱形加班違法成本。(2月29日 中新經緯)

  提案中所指出的問題絕非空穴來風,尤其是在企業中,“隱性加班”的現象早已不足為奇。早在去年四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審結了一起勞動爭議案,指出“勞動者長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以外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工作,屬於‘隱性加班’,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該案件是國內首例在裁判文書中明確“隱形加班”的案例,但這並不代表此類事件在國內是個例。前程無憂在2022年發布的《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數據表明,“84.7%的職場人在下班後,仍會關注工作相關信息,‘隱形加班’成困擾”“‘工作量過大,不加班無法完成’‘發生突發緊急事件’成職場人加班主因”。

  “隱性加班”為何會成為職場人的難言之痛?其主要痛點就在於加班的零散性和隱蔽性而產生的各種爭議:加班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怎麼按工時結付加班費?加班任務不定,如何量化考核?工作中順手而為的事,能否稱為“加班”?

  在職場競爭中,公司為追求業績會向員工下達繁重的業務,而超額的任務量和嚴格限制的完成時間就迫使員工要犧牲在家休息時間來進行線上辦公。同樣,在一些用人單位,平台的政務系統和公眾號的運營也過度依賴員工加班完成。常常是政策、結果一公布,無論是否在工作時間,政務平台就要實時發布、跟進。但由於加班時間零碎、加班地點多樣、加班效率難以衡量,加班補償就更難以實現。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