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據法制日報報導,近日,22歲女生徐某某在浙江省杭州市從事直播運營工作因連續加班突發疾病去世,相關新聞衝上熱搜,引發公眾對於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的普遍關注。
隨著互聯網平台經濟的迅速發展,依托互聯網平台就業的新業態勞動者越來越多,比如主播、代駕員、網約車司機、送餐員等。他們目前的生存狀態和工作環境如何,權益是否得到保障?圍繞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度調查。
17時開始直播,24時下播;次日6時至9時,加一次直播;當日12時開始接著拍攝短視頻、直播,直到21時下播。結束將近一天一夜的直播工作後,今年22歲、剛參加工作半年的李婷婷(化名)發出感慨:“活著真好。”
李婷婷畢業於浙江省一所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今年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進入直播行業,工作內容包括拍視頻、選品、上播、復盤等,熬夜加班是常態,“比較賺錢,養活自己沒問題,但公司根據直播時間計算薪酬,不幹就沒有收入”。
隨著互聯網平台經濟的迅速發展,像李婷婷這樣依托互聯網平台就業的人越來越多,比如主播、代駕員、網約車司機、送餐員等,他們被稱為“新業態勞動者”。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訪多名新業態勞動者發現,受訪者每日工作時間大多超過10小時。根據公開信息,新業態勞動者“工作致死”事件時有發生。
多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隨著《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發布,將具有勞動關係和不完全勞動關係的新業態勞動者納入法律保護範疇,在社會政策上已經得以明確,未來亟須在此政策框架下建立符合數字時代的工時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