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生物醫藥技術發展迅速。(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據大公網報導,美國貿易戰擾亂全球經濟,中國生物醫藥是少數能逆風前行的行業。5月下旬,美國輝瑞公告以最高逾60億美元,取得中國三生製藥一款抗癌藥物在中國境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授權,創下中國創新藥出海首付款和總金額的“雙料紀錄”,標誌著中國生物技術領域冒起。
最近大半年,歐美大藥廠、生物科技公司和創投家爭相買入中國藥企在研藥創新藥的授權。輝瑞斥資12.5億美元及最高達48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買入的是三生製藥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抗藥物,臨床驗證可以在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時啟動免疫系統,實現“雙重抗腫瘤”效應,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上具備“同類最優”的潛力。
BioNTech於去年底斥資9.5億美元收購合作多年的普米斯生物技術;默沙東也與禮新醫藥簽署許可協議,以5.88億美元的預付款和高達27億美元的里程碑價格,取得禮新開發的一款PD-1/VGF雙特異性抗體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許可。2024年全年,生物技術公司向中國公司引進創新藥資產的交易達到25筆。
投資銀行Stifel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4年和2023年,大型製藥公司獲得許可的藥物中,約有30%是來自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高於前兩年的12%,大型製藥公司也愈來愈多地用中國資產填補其管道。其他數據亦顯示,中國的臨床試驗數量已超過美國,專利數量大幅增長。
生物技術料短期內超美
歐美積極買入中國創新藥資產,反映中國近年積極推動生物科技發展見效,中國藥廠開發的創新藥得到認同,實力已達至世界水準。美國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6月初發表的“關鍵和新興技術指數”報告更表示,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半導體、太空和量子的五個關鍵技術領域中,雖然美國仍然是領導者,但美中在生物技術方面的差距縮小,中國在生物技術方面最有機會於短期內超越美國,未來的發展可能會迅速改變全球力量平衡。
中國的生物醫藥能夠快速發展源於多重優勢,首先是人口超過14億,在中國做前期研發和臨床,勞動力成本較低,臨床試驗亦比較容易配對到患者;而隨著教育水準的提升,近年修讀相關課程的博士生和工程師人數增加,人才儲備充足,加上愈來愈多的歐美頂尖華人科學家回國創業,多重因素匯合使中國企業能夠以歐美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