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雙C論壇:杜蘭論特朗普強勢回歸的影響
http://www.crntt.hk   2025-02-01 00:14:02
 
  (四)對朝政策調整。韓國最擔心的美朝交易,美國默認朝鮮擁核,以核凍結為前提來進行關係正常化談判。美對韓延伸核威懾承諾鬆動的話,這就可能刺激韓國的自主擁核。《韓民族報》認為,朝鮮可能趁機要求美國承認它的核武地位,如果這樣,韓國的安全環境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五)特朗普新政府南海政策變化不大,還會繼續以海制華政策。特朗普本人對南海興趣不大,第二任期南海不是緊急優先議程,可能主要交給幕僚、顧問和軍方盧比奧本人非常關注南海,也非常強硬,立場鮮明,寫過兩篇文章,比如為什麼菲律賓對美國很重要。特朗普第一任期放手後幕僚做了很多事,增加了航行自由行動頻次,加強了美越關係,蓬佩奧的聲明。同盟角度,特朗普有交易性態度,但對南海問題影響不大,尤其對於美菲同盟,不能以成本收益角度分析。菲律賓不可能交保護費,基地建設現在都是美國在投費用,美國也不會收保護費,菲律賓對美國布局台海有重要意義。菲律賓也在說服對美國重要性,希望影響美國對菲政策。美對在菲基地建設還會繼續投入,也會推進菲提起二次仲裁,幫助菲律賓的輿論戰、法理戰。此外,美軍方將有更多自主權力,衝在前面,海上擦槍走火可能性上升。菲馬科斯政府或急於在美政府換屆前,將拜登任內援菲承諾固定下來,並利用美權力交接窗口期推進其海上單邊行動。

  (六)地區國家戒備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尋求更加多元產供鏈。中美貿易競爭使得亞太地區國家對地區貿易制度構建“左顧右盼”,希望通過對衝戰略盡量降低風險。儘管自特朗普上屆任期以來,美國對中國的雙邊貿易逆差有所下降,但美國對其他亞洲出口國的貿易逆差卻大幅上升——這意味著美國可能會對其他亞洲出口國進行更嚴格的審查。2023年,韓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444億美元,創下紀錄新高。美國是韓國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台灣地區對美出口達到創紀錄的246億美元,同比增長57.9%。今年1月至9月,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900億美元。印度和日本對美國也有貿易順差:日本的貿易順差保持相對穩定,而印度的貿易順差近年來略有增加。高盛在報告中提出“由於特朗普及其潛在內閣把執政重點放在減少雙邊貿易赤字上,因此存在一種風險,即特朗普政府可能會以一種‘打地鼠’的方式(來處理貿易問題)。假如雙邊赤字迅速增長,最終可能會促使美國對更多亞洲經濟體徵收更多關稅。”為緩解高關稅政策帶來的衝擊,地區國家對華貿易合作需求上升,或調整對華政策,並進一步推進產供鏈多元化。部分地區國家或有意願主動強化CPTPP、RCEP等地區多邊經貿合作框架,推動地區經貿合作和一體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