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區國家的反應
日韓澳菲等地區主要盟友爭相向特示好,謀求對特施加影響,同時也對特政府疏遠盟友傾向感到擔憂,對其貿易打壓可能保持警惕。
日本一是抓住拜登剩餘任期,進一步固化雙邊同盟機制化合作,增大特政府上台後翻盤難度。二是準備與特政府重啟防務費用分擔磋商,打算以適度讓步換取美履行安全承諾。三是針對美貿易施壓,擬通過擴大對美投資等作出應對;四是針對中美“貿易戰”“關稅戰”前景,對其在華產供鏈影響加快評估調整。
韓國:擔心特朗普與金正恩直接溝通,達成一定共識,完成第一任期未完成的事業。也會要求韓國承擔更多防務費用,美日韓三邊機制可能會保留澳國內擔心特朗普對奧庫斯態度是否會轉變。目前奧庫斯在核潛艇建造等核心問題上仍存障礙,進展有限,如美不能從最高層推動合作,恐怕難以有效落實此前達成的協議。但澳外長黃英賢表示相信特朗普不會破壞奧庫斯機制,因美國內兩黨均支持該合作機制。
菲總統馬科斯第一時間祝賀特朗普當選,重申菲律賓將全力打造同美國“牢不可破的同盟”“持久的夥伴關係”。邁克·蓬佩奧是第一位將美國在《共同防禦條約》下的承諾範圍擴大到南海的國務卿,特朗普第一任期推進美菲《加強軍事合作協定》。菲國內預計美將加大對菲武裝,包括部署中導系統,但對美履行拜登政府對菲投資承諾不樂觀。杜特爾特與特朗普關係較好,馬科斯政府也將加緊與特朗普及其核心圈子建立個人關係。
東盟其他國家多採取觀望態度,認為特朗普上一任對東盟關注有限,拜登政府口頭承諾遠大於實際投入,東南亞並非美外交議程優先議題,受美國政策調整影響總體有限。東盟國家更為擔心中美競爭激化會加劇地區選邊站隊壓力。越南等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更為關注特朗普政府經貿政策帶來的衝擊,擔心美加征關稅增加影響其經濟,甚至遭受美貿易制裁。柬埔寨、泰國、老撾等國認為來自美方民主人權等價值觀方面壓力將有所減小,但印尼、馬來西亞與美在中東問題上矛盾或加深。
特朗普會保持對印度的拉攏,做強美國、打壓中國都需要印度。印度認為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繼續優先考慮與印度的國防供應鏈、網絡安全、太空等高科技領域合作,防務關係可能會進一步加強。“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iCET)和《印美防衛加速生態體系》(INDUS-X)等現有合作框架預計可獲得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印度作為“印太”地區制衡中國力量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