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總結廠商面臨的主要困難包含以下5項:
一、匯率劇烈波動:台幣快速升值導致“賠錢出貨”,中小企業缺乏避險工具。
二、電價與綠電:工業電價3年累積漲幅達66%,加上綠電資源集中,中小企業無力競爭。
三、缺工與人才排擠:傳統製造業面臨高科技產業“搶人”壓力,技術斷層持續擴大。
四、AI與綠色轉型門檻:無論是AI導入或碳盤查,中小企業面對技術、人力與資金多重門檻,難以實質轉型。
五、政府協助政策的資訊落差:廠商普遍對“中央政府”協助政策缺乏瞭解,資訊碎片化與流程繁瑣形成進入障礙。
林祖嘉提到,在模擬10%關稅情境下,近6成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下降或無明顯變動,但一旦課徵幅度提高至20%,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10%至30%,其中更有26%直指恐損失3成以上。規模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所受衝擊最劇烈,高達35.8%預測營收將減少超過30%。別值得注意的是,規模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所受衝擊最劇烈,高達35.8%預測營收將減少超過30%。報告指出,這類企業通常資本薄弱、客戶集中、議價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外部貿易壓力,難以撐過長期陣痛期。
林祖嘉表示,報告指出,在模擬美國課徵20%對等關稅的情境下,傳統產業將首波受創。橡膠製品業與其他製造商衝擊最劇,高達六成以上廠商預估營收將縮水逾三成。金屬製品、電力設備、塑膠與基本金屬業等加工產業也普遍預期營收下滑,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導向產業同樣無法倖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