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遺產在北京”國際交流對話啟動
http://www.crntt.hk   2025-09-27 17:08:50
9月26日,“世界遺產在北京”國際交流對話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圖片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據大公網報導,9月26日,“世界遺產在北京”國際交流對話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美國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中國對外經貿大學的百餘名中外大學生與海內外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世界遺產保護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推動國際合作,促進文明互鑒。

  探索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和中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40周年之際,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北京市文物局和黃廷方慈善基金共同舉辦“世界遺產在北京”國際交流對話暨國際青年北京世界遺產體驗之旅,邀請百餘名海外大學生來到北京,與40名中國大學生一道感受北京深厚的文化遺產底蘊,探索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的更多路徑。

  啟動儀式上,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京促會)會長崔述強指出,北京擁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8處世界文化遺產,是目前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數量最多的城市,這些遺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更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遺存。京促會將繼續加強同各方面的聯繫,共同策劃、定期開展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拓展民間外交新領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文化力量。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信和集團主席黃永光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北京這些文化遺產向世界展示了傳統如何與現代交融,如何體現禮儀之道,並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他續指,這些世界遺產所蘊含的理念,在時代發展中始終具有生命力,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包容並蓄的精神歡迎著每一位到來者,也匯聚著不同領域的發展力量,為大家提供廣闊的交流平台。

  逾百中外學生參訪世遺地

  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呂舟以“文化交流視野下的北京城”為主題分享了歷史古蹟中的中華文明特質。他認為,北京中軸線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脈絡,生動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與多元文化交融。例如中軸線上的建築既保留傳統祭祀功能,又吸納了外來文化,這種和諧共存正是北京成為文明交流平台的關鍵。當前的數字技術有助於更科學地記錄和保護這些遺產,讓歷史與現代在數字時代持續對話。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