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照片:這是6月19日在廣西寧明縣拍攝的花山岩畫。(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花山岩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壯族先民所作,主要分布在廣西崇左市境內的寧明、龍州、江州、扶綏、大新五個縣區內,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1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寧明縣位於廣西西南邊陲,現存有多處岩畫,其中一處是左江流域面積最大的單體塗繪類岩畫,面積約8000多平方米,可辨識圖像約1900多個,涉及正身人像、側身人像、銅鼓圖像、渡船圖像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雨侵蝕等自然力的破壞,部分岩畫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風化溶蝕,有的甚至已從岩體脫落。1984年,寧明縣成立文物管理所,此後持續對岩畫實施保護管理。2015年5月,花山岩畫歷時5年完成了岩畫本體搶救性修復保護工程,出現風化、開裂等問題的岩畫均得到有效加固和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