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據大公網報導,東盟繼續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前八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4.9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6.7%;其中,對東盟的出口和進口也分別增長15.8%和0.7%。分析指出,上月對美出口降幅雖則繼續擴大,但是受到“轉出口”效應推動,中國對東盟、歐盟,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表明貿易多元化策略在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方面仍持續發揮作用。
對美出口占比跌穿10%
歐盟和美國為中國第二、第三大貿易夥伴。數據顯示,首八個月中歐貿易總值3.88萬億元,同比增長4.3%,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3.1%。同期,中美貿易總值2.73萬億元,占外貿總值的9.2%;其中,對美進出口、出口、進口按年均實現下降。此外,前八個月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5.3萬億元,同比增長5.4%。
商家因關稅降美市場比重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認為,8月對美出口規模進一步回落,其中既有關稅因素的影響,亦不排除部分出口商為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而提前調整出口戰略,“目前對美國出口在中國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已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約20.7%,進一步下降至9.82%”。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中國出口表現強勁,其中約三成來自“搶出口”這一短期因素,約七成源自非美經濟體需求的改善和出口份額的回升。“中國對東盟出口更多得益於‘供應鏈協同’”。他續稱,東盟進口中國的生產資料,通過再加工後形成消費品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