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衛星互聯網加速組網,一批新型號商業火箭陸續首飛;頂層設計強化牽引,產業資本加速入場;構建起“星、箭、場、測、用”全產業鏈,坐擁萬億元市場規模……“十四五”時期,我國商業航天抓住發展“黃金機遇期”,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實現快速發展。
步入8月,距離“十四五”規劃收官不足半年。相關行業、一線企業正主動作為、向新而行,推動商業航天不斷邁向發展新高度。研究預計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達2.8萬億元。
產業發展多點突破
8月4日,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一組衛星,均由銀河航天承擔研製,這是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製此類衛星。
“我們正加快從‘少量定制’向‘批量生產’衛星的模式變遷。”銀河航天衛星型號總師胡照告訴記者,該組衛星核心單機產品均實現自主研製,同時採用面向批產的模塊化設計,支持多模塊並行總裝、集成和測試,可實現批量化並行測試。
“十四五”以來,一封封捷報,印證著我國商業航天多點突破、快速發展的趨勢。
看衛星研製——一批關鍵技術不斷創新,衛星批量生產、太空組網能力提速。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統計,截至7月底,“千帆星座”完成5批次90顆衛星發射,“GW星座”完成6批次低軌衛星發射。
看火箭發射——朱雀二號、穀神星一號、引力一號等10餘款新型號商業火箭陸續首飛,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民營企業商業火箭發射次數累計達39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