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綠制綠”激發綠色發展“向新力”
http://www.crntt.hk   2025-08-11 17:14:31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生產、園區建設、生活出行等各領域各環節,減少的是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增進的是發展的動能、民生的福祉

  內蒙古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6台182米塔筒、5兆瓦風機迎風矗立、晝夜不息,葉片每旋轉一圈能生產30千瓦時綠電,企業綠電使用比例接近70%,廢水循環利用率達95%。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三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為零碳園區建設繪制了一幅清晰的“路線圖”。

  所謂“零碳園區”,是指通過規劃、設計、技術、管理等方式,使園區內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並具備進一步達到“淨零”條件的園區。作為產業經濟發展、創造社會就業的重要平台,園區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打造一批零碳園區,有利於引導產業深度降碳、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標誌著我國綠色轉型進程正從單點創新向系統創新、標準創新邁進。

  零碳園區建設的核心指標是“單位能耗碳排放”,即園區內每消費一噸標準煤的各類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這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和環保水平的重要指標。零碳或近零碳的高標準,決定了建設這樣的園區是一項創新性強、挑戰性高的系統性工程、長期性工作。這背後,離不開園區產業結構的優化、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消耗綠色能源、應用綠色技術、製造綠色產品的“以綠制綠”模式是重要路徑。

  實現零碳生產需要科技支撐,反過來也可以成為孕育新技術、激發“向新力”的“苗圃”。在江蘇無錫,朗新科技產業園通過自主研發的“能碳大腦”平台,整合3D孿生和AI大數據分析,實現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靈活調配,年碳減排量相當於1000畝公園1年多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廣東(陽江)綠能示範產業園,東方電纜研發的全球首根500千伏交流三芯海纜,較傳統單芯方案節約用海面積30%,安裝成本降低20%。向綠而行、追綠逐新,提高發展“含綠量”的過程,就是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的過程,生動證明了“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推進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蘊藏轉型發展的辯證法。

  “做減法”是為了更好“做加法”。作為省內首批創建的零碳園區之一,雲南安寧產業園區堅持為有競爭力的綠色低碳企業騰出發展空間,通過建鏈延鏈補鏈推動綠色石化、新能源電池等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生產、園區建設、生活出行等各領域各環節,減少的是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增進的是發展的動能、民生的福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