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走綠色發展之路,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http://www.crntt.hk   2025-07-15 17:30:31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網評:走綠色發展之路,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路子達(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根本基礎。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文明發展的層面把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在最新出版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些重要論斷,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也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

  在空間格局上,生態環境是決定城鄉發展布局的重要因素,要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市建設需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例如,杭州市自2003年8月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以來,20多年持續建設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目前,西溪濕地的固碳能力可達40萬噸,帶動約15平方公里地域範圍內氣溫下降0.5℃~1.5℃,有效緩解城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相當於每天為城市節電10萬~30萬度、節水500~800噸。西溪濕地也吸引了眾多高校、企業,形成休閑商業帶、生態經濟商務帶等多個片區。而鄉村建設需要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在產業結構上,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我國擁有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相關企業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2022年3月,相關企業的四川宜賓工廠成為新能源產業首家零碳工廠。2023年4月該企業發布“零碳戰略”,致力於成為第一家實現碳中和的全球頭部電池企業。目前,其建成的多家零碳工廠已成為全球行業標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