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浩瀚宇宙中,太陽帆板展開,吸收光能、轉換為電能,維持衛星的正常運轉。這種太陽翼猶如衛星的翅膀,是當之無愧的“能源擔當”。
傳統衛星上安裝剛性太陽翼居多,隨著商業航天崛起,輕量化、高集成、長壽命的衛星,需要更輕薄、更靈活、更高效能的太陽翼。
此前,銀河航天靈犀03星成功發射,成為我國首款使用柔性太陽翼的衛星。經證實,柔性太陽翼減少了對衛星體積和重量的占用,滿足衛星大功率能源需求,適用於多星堆叠發射模式,有助於全行業降本增效。
衛星的柔性翅膀長什麼樣?又是如何研製出來的?記者探訪了位於北京金隅智造工廠的銀河航天方舟實驗室。
薄如蟬翼,手感輕柔——
柔性太陽板單層厚度約1毫米,折叠起來厚度約5厘米,拉開長度約9米、寬度超過2.5米
穿戴好無塵衣帽和鞋套,經過潔淨室除塵,全副武裝之下,記者進入北京金隅智造工廠的銀河航天方舟實驗室。
十萬級潔淨車間裡,自動焊機正以毫伏級的電壓精度進行柔性電池片的焊接,自動貼片機則以0.05毫米的微距精度,將電池片安放到柔性基板上,製造薄如蟬翼的衛星“翅膀”。
記者小心翼翼地接過一片柔性太陽翼樣片,輕輕摸了摸,感覺十分輕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