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匯集127位抗戰老兵的照片,撰寫人物故事介紹,精心設計排版樣式……眼下,戚輝正在為抗戰老兵們策劃一場特別的影展。
55歲的戚輝是中國聯通河北唐山分公司的員工,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利用業餘時間尋訪抗戰老兵,發起了一場關愛冀東八路軍老戰士的公益攝影活動,成立了一個由40餘人組成的唐山公益攝影團隊。11年來,團隊為老兵們拍攝肖像,記錄其抗戰故事,關心他們的生活,足跡遍布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省份的27個縣市區,行程達7萬餘公里。
為何要為老兵們拍照?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戚輝為唐山玉田縣村民王永貴拍照。“老人突然從牛皮紙包裡掏出好多軍功章,一下子神采飛揚,渾濁的眼眸也變得亮閃閃的!”他被這一幕觸動了,一次次按下快門。
戚輝小時候常聽家中老人講當地的抗戰故事,見到王永貴後,他覺得自己對歷史有了更鮮活的感知。他想:“老兵們年事已高,我們應該行動起來,把他們的身影和故事記錄下來。”
尋訪老兵,並不像按動快門那樣簡單。老兵們身居何處,大部分線索都是通過熱心人士輾轉獲得。“老兵們名字不確定,有的只知道可能住在哪個村莊,需要到村裡挨門逐戶地打聽。”戚輝說,無功而返也是常有的事。
困難重重,戚輝非但沒有停下,反而加快了腳步。一次,由於拍攝比原定時間推遲了一周,碰上老兵生病入院;還有一次,前一天與老兵約好見面,但第二天下午趕到時,老人已經去世……戚輝意識到:“為老兵拍照,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拍照留下了照片,但也不只是照片,戚輝說,這同樣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一次,戚輝去看望一名老兵,老人已是癌症晚期,平日坐著輪椅。拍攝結束後,戚輝準備離開時,無意間回頭,看到老人正由家人攙扶著,向拍攝團隊敬禮。這一幕深深地印在戚輝的腦海中,他說:“尋訪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很多,但我們的收穫更多,老兵們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們。”
“吃飯時,我們把樹葉子當碗,樹枝當筷子”“當時打游擊,一年要穿壞好幾雙鞋”“日本人用皮鞭抽我,還用辣椒水灌我,但我就是不說”……拍攝之餘,團隊還把老兵們講述的故事一一記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