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里斯本丸的回聲:一個被記住的故事
http://www.crntt.hk   2025-07-31 09:38:57
 7月6日,觀眾在香港銅鑼灣影藝戲院觀看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首映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據新華社發布,我第一次接觸“里斯本丸”是在 2014 年。在一次海上探險中,我偶然得知,這艘船的殘骸從未被精確定位。憑借地球物理學背景和豐富的海洋勘探經驗,我立即被挑戰所吸引。

  隨著我深入研究,我開始揭開這艘船背後的悲慘歷史。

  1942年10月,日軍征用了“里斯本丸”號貨船,將1800多名英國戰俘(POW)從香港運往日本。違反國際公約,日軍沒有在船上貼上任何標記來表明裡面的戰俘。

  這艘船在美軍的魚雷下,在中國東部浙江省舟山群島附近海域沉沒。當船沉沒時,許多跳入海中的英國戰俘遭到了日本警衛的射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的中國漁民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救援。經過25個小時的痛苦,“里斯本丸”號終於消失在海浪之下。

  當我的調查結束時,我覺得船上失去的生命是等待見證的無聲歷史。這種信念驅使我製作了紀錄片《里斯本丸號的沉沒》。

  為了重建船上的事件,我們在《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和《衛報》等英國報紙上發表了通知。最終,我們聯繫了 380 多名相關人員的後代,收集了 10,000 多張歷史照片,並對 130 多人進行了深入訪談,其中包括三名幸存者——蘇格蘭皇家軍團的二等兵丹尼斯·莫利、米德爾塞克斯軍團的二等兵威廉·貝寧菲爾德和救援人員之一的中國漁民林阿根。

  莫利顫抖著雙手和陰魂不寧的眼睛回憶道:“如果沒有中國的干預,我們都會死在日本機槍的火力下。

  他相信救援人員永遠不知道他們拯救了多少生命。他的女兒丹妮絲·維尼深受感動:“那些中國漁民是英雄。如果他們沒有來,我父親就活不下來,我也不會有今天。

  在沉沒的殘骸和無情的槍聲中,中國漁民出動了46艘船,65次出海,營救了384名英國戰俘。其中就有17歲的林阿根,他和老鄉們一起劃著小木船,從天亮到中午來回,最終救了8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