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訪團走進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在孔廟傾聽先賢的教誨,登泰山體會“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到劉公島追憶甲午戰爭的悲壯,於海爾見證智能製造的崛起,赴海軍博物館看中國向海圖強的壯闊藍圖……8月3日,第十七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參訪團在青島結束為期6天的山東之旅。至此,在競賽中取得佳績的11間本港學校師生代表約80人,圓滿完成了為期9天的內地參訪行程。從首都北京到孔子故裡,一路走來,港生們於中華古老文明的長河里汲取智慧,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中思考民族的未來,帶著沉甸甸的感悟和成長滿載而歸。
在總結報告會上,來自香港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沙田培英中學、廖寶珊紀念書院、拔萃女書院等11間學校的同學們用歌曲、詩歌、視頻短劇、演講、小品等不同形式,生動地表達了此次參訪的收穫和感悟。當同學們的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旋律響起,現場掌聲雷動。“我們用腳步丈量萬裡河山,讀懂了不同角度的中國。我們要繼承心系家國的愛國精神,也要為我們國家的偉大復興做出努力,為國家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香港福建中學的林大鈞深有感觸地說,“我想用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出口的結束語與各位共勉──擦清歷史的鏡子,走好未來的路。”
“我們在中華文明的源頭汲取智慧,參訪孔廟孔府,體驗漢服拓印,更加讀懂了儒家經典;我們在歷史深處叩問,定遠艦作為當時世界前列的戰艦、中國北洋水師噸位亞洲第一,為何還是吃了敗仗;我們還去了小米超級工廠,看到其作為新時代中國製造業的代表,機械臂的舞動照亮了中國智能製造的全球征途,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力量。”作為此次參訪團的領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兼新聞及公共關係部主任黃景睿參贊在總結報告會上回顧九天的行程,並為港生不畏酷暑、勤奮好學的精神點贊,希望大家在行走中收穫成長,不虛此行。
厚植家國情懷
“一個月前我登上了訪港的山東艦、湛江艦和運城艦,其中湛江艦的噸位7000餘噸,和當年北洋水師的主力定遠艦差不多,但戰力已天差地別。當年北洋水師的總噸位約4萬噸,號稱‘亞洲第一’,但還不及今天中國海軍的一艘航母,100多年來國力飛躍不可同日而語。”黃景睿向港生講述祖國的滄桑巨變,他語重心長地說,“剛剛同學們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們帶同學們來內地參觀,就是要讓大家深入瞭解祖國內地,思考我和我的祖國是怎樣的關係,我想大家通過歌唱已經深有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