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
不久前,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北京揭曉,沈友友是16位獲獎人之一。從中國文化的求學者到向葡語國家譯介中國作品,他將這視為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最開始翻譯的初衷之一是向巴西同胞介紹中國。”沈友友說,他小時候看的中國文化讀物並不理想,譯者顯然不熟知中國文化。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給那些一輩子沒機會來到遙遠中國的巴西人,一個媒體刻畫之外的深一層介紹。
從第一部譯作《論語·葡語解義》開始,沈友友的譯介旅程已走過十餘年,他選譯的作品幾乎都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巴西人大多活在當下,並不重視過去。但我覺得古代思想與現代生活聯繫密切,它對現代人有重要參考價值和意義。”
在他看來,“哲學”這一舶來詞並不能概括中國古代思想,因為後者“遠遠超過哲學範疇,根植於中國歷史文化,以倫理道德為核心,最深層是對人生、宇宙、自然的探索”。
在已有作品中,新作《呐喊演繹——沈氏戲劇化翻譯和文學評析》顯得很特別,體現了沈友友選書的一種新可能。
“魯迅幽默、諷刺,巴西人喜歡有個性的人物。”他說,以前更多關注中國古代典籍,後來意識到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作品雖然體現出非常猛烈的批判性,但這是中國人對自身局限的一種自覺批判,非常寶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