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專利超5800項
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報告,過去5年,中國共有5880項人形機器人專利,遠超美國的1483項、日本的1195項以及全球知識產權組織的1123項,可以說是呈現出斷層式領先。截至2024年,發布的人形機器人款式已經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
誰是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好隊友”?
為什麼短短幾年間,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變得如此強大?
數據顯示,在調研的上游企業中,人工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是向人形機器人領域靠攏最為迅猛的產業鏈條。對比這兩個產業鏈的圖譜,可以發現汽車廠商在感知領域和執行領域的滲透率為38%,決策領域為44%,軀體和外殼領域占到88%,動力電池領域為67%,智能網聯領域為100%。
早在2015年,中國將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列為重點發展領域。10年後,中國的這一產業已經處於全球第一梯隊;2023年,中國政府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幾乎同一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就迅速起飛了。
正如摩根士丹利《人形機器人價值鏈100研報》中說的那樣:“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本地化的市場機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的初創企業正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出持續而顯著的進步。” |